疫情緩和,關閉了4個多月的香港藝術館已於上月21日重開,並推出6個新展覽,透過藝術科技,讓觀眾親歷山水奇景,探索藝術館四大館藏中更多焦點以外的故事。總館長莫家詠認為,藝術科技是策展大方向,希望有助提升觀展趣味。

吳冠中作為中國二十世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他獨創的「彩墨畫」獨樹一幟。在今次《吳冠中——速寫生命》專題展裏特別展出《漢柏寫生原稿》,是吳冠中在1974年在蘇州第一次看到四棵千年古柏,隨即被古柏曲折盤纏的姿態深深吸引,便即場拿起三張高麗紙和箱頭筆,揮筆完成《漢柏寫生原稿》。今次展覽還展出《甦醒》及《老樹叢林》等水墨作品,與觀眾一同認識大師的靈感繆斯,藉以探討漢柏這個吸引和影響他大半生創作的重要母題。

另一個重頭展覽「想識 · 賞析中國山水畫」,展出八幅精選館藏山水畫,包括張大千《潑彩山水》及文徵明《長林消夏圖》等,館方利用多媒體裝置重新演繹,包括巨型手捲動畫投影,觀眾可於大屏幕感受四季變幻;至於「沉浸式」山水畫裝置,觀眾走進投射空間,恍如置身真實山水世界,體驗山河壯麗。展廳布局亦有巧思,如同遊走戶外、庭園與書齋,探索中國山水畫秘技,觀眾亦可即席「揮毫」,創作獨一無二的山水作品。

「行行重行行」則精選多件知名藝術家鮮為人知及不同時期的作品,呈現其創作歷程及風格變化,包括「水彩王」陳福善由寫實轉向抽象之變,以及「畫樹如畫人」的吳冠中,其筆下兩幅的白樺樹,亦見其中年的所思所想、以及人生走到遲暮的感悟。展覽亦邀請七位本地藝術家透過不同媒介的作品,回應「藝術即修行」概念,更與藝術館60周年主題「焦點以外 ∙ 更多故事」遙相呼應。

將於下周五(20日)起登場「廣州購物誌——18至19世紀外銷藝術」,將展出選自香港藝術館及其他本地公私收藏中不同種類的外銷藝術珍品。參考19世紀旅粵洋人的遊記,展廳內構築了一條互動的廣州購物街,讓觀眾展開一段充滿歷史和藝術氣息的櫥窗購物之旅。

今次新展覽應用不少藝術科技,總館長莫家詠表示,藝術科技是現今策展大方向,既可增加觀展趣味,亦可讓觀眾感到策展心思,不擔心入場觀眾只顧「打卡」,認為「打卡」亦屬於參觀體驗,為入場者提供美感教育。對於M+及故宮文化博物館相繼落成,莫家詠表示,兩館與藝術館定位不同,前者以當代視覺藝術為主,後者則涵蓋宮廷文化,藝術館則是收藏新石器時代起始至香港當代藝術,亦涉及古今中外,「係講香港故事」,她指,館方一直有與兩館密切聯繫,以免策展內容互相重疊,她相信未來有合作空間。

因應今年初的疫情,藝術館上月25日已延長2個專題展覽的展期,包括延長「多元視野——八、九〇年代香港藝術新象」一個月至本月29日;原本展出至今年3月30日的「#物色——館藏文物的色彩美學」則會延至今年9月7日,並展出3款新展品,包括「石青戳紗繡金龍朝服」出自清乾隆年間,是當年乾隆帝在祭祀等莊重場合所穿的袞服。@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