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新月異,電子計算機應運而生;iPad與電子書也漸漸取代實體書籍。然而,古老中國在公元前5世紀,即發明了最早的計算機──算盤;遠在周朝已有國家圖書館。走近古人生活,古老文明之智慧結晶,耀然於眼前……
古代數算機孕育了現代的電子計算機的雛形和設計思路。數算工具的演化經歷了由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的不同階段,例如從「結繩記事」中的繩結到算籌、算盤、計算尺、安提凱希拉的機械計算機等。它們都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發揮了各自的歷史作用。我們的祖先就靠小木棍計算圓周率,三國時代數學家劉徽創立「割圓術」計算圓周率的事蹟,把圓周率計算到3.1410;劉宋時代傑出的數學家祖沖之更計算到小數點後第七位。
原始社會,人類祖先的計數方法,用石塊、貝殼計數。把石塊放進皮袋,或用貝殼串成珠子,來計算需要計數的物品。隨著時間的推移,祖先們想著:「天天背著一袋石頭也不是個事兒啊,幹啥都不方便。」相傳上古時代的燧人氏發明搓繩技術,創造「結繩記事」,大事打大結,小事打小結。但是,出門必備一根打滿各種結的繩子,感覺越來越麻煩,結個繩得結半天。突然想到,人的十個手指是個天生的「計數器」——據推測,「十進位」被廣泛運用,很可能與手指計數有關。原始人不穿鞋襪,再加上十個足趾,計數的範圍就更大了。
用手指記數雖然方便,可是碰上大數字可就算不過來了。於是古人們又想到利用木、竹、骨製成小棒記數,在我國稱為「算籌」。它可以隨意移動、擺放,較之上述各種計算工具就更加優越了,所以沿用的時間較長。
公元前5世紀,中國人發明了「算盤」,它相當於最早的計算機,不用能源,走哪兒帶哪兒。「珠算」就是以算盤為工具,進行數字計算的一種方法:以圓珠代替「算籌」,並將其連成整體。珠算簡化了操作過程,運用時更加得心應手,是歷史悠久的傳統數學運算方法:「萌於商周,始於秦漢,成於唐宋,盛於元明。」
珠算不僅能夠進行基礎的加、減、乘、除「四則運算」,還能夠「乘方」與「開方」,被廣泛應用於商業貿易中,也被世界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這是中華民族對人類的一大貢獻。公元201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珠算正式列入「非遺名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算盤體現了中國人的智慧,珠算經由口授及自學,世代傳承下來,成為傳統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徵。學習珠算,不但可提升運算能力,還可以培養理解力。新手經過基本訓練便可進行快速計算,熟練者能培養出敏捷的心智。以珠算作為基礎的「心算」訓練可改善兒童的專注力、記憶力及智力。它有助於提升計算技巧、認知模式及智力發展。
在公元前200年到公元前100年之間,由古代希臘人創造的「安提凱希拉裝置」被認為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台「計算機」,此裝置由37道青銅齒輪和刻度盤組成,齒輪彼此咬合,甚至有一組齒輪的作用是模擬月球運動方式。
公元1520年,英國人甘特發明了「計算尺」,運用到一些特殊的運算中,快速、省時。公元1642年,法國數學家巴斯嘉製造了最早的「手搖計算機」,它用一個個齒輪表示數字,以齒輪間的咬合裝置實現進位,低位齒輪轉十圈,高位齒輪轉一圈。經過逐步改進,使它既能做加、減法;又能做乘、除法,運算的操作更加簡捷、快速。
古代的藏書館
古代圖書館培養了許多世界最知名的學者和科學家。建於公元前3世紀,位於埃及亞歷山卓的「亞歷山大圖書館」可謂大師雲集:幾何之父阿基米德;用簡單測量工具計算出地球周長的地理學家埃拉托色尼;首位創立「日心說」的天文學家阿里斯塔克斯等人。人們把亞歷山大圖書館的毀滅形容為「歷史失去記憶的一天」,阻礙了千年來有關科學、哲學、醫學和文學的發展與進步。
中國圖書館培養了著名的圖書館館長。道家創始人老子擔任過周朝國家圖書館的館長,他是現今世界上最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之一;司馬遷當過西漢圖書館的館長,他也是中國的一位偉大史學家和文學家、思想家,他所著作的《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對後世的史學影響深遠。
雖然近年來,實體書漸漸被iPad和電子書所取代,但圖書館還是一美好的去處,尤其是那些建築氣派的圖書館,不僅外觀美、藏書多,裏面的裝飾也具有古典藝術性。阿根廷文學巨匠博爾赫斯說:「如果有天堂,那應是圖書館的模樣!」
電子書豈能取代圖書館的藏書?
德國著名的思想家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集自然科學家、作家、詩人於一身,他說:「經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隻眼睛,一隻眼睛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眼睛看到紙的背面。」
「宗教圖書館」在歐洲黑暗時期的中世紀一枝獨秀。長達千餘年,歐洲拜占庭帝國(即東羅馬帝國,公元395~1453年)在許多修道院及大教堂建立了圖書館,雖然規模不大,但仍成功地保存不少珍貴的基督教經文及古希臘、羅馬典籍,對後來的歐洲「文藝復興」運動影響頗大。
而對世界文明起舉足輕重影響的是三個保存了上古秘史的圖書館。◇(待續)
——轉載自《新紀元》雜誌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