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日漸對香港進行「全面統治」,而中共口號滲透港府官場的現像越來越嚴重。根據《自由亞洲電台》報道,習近平語錄及中共口號主要常現於特首林鄭月娥政府任內,例如「砥礪前行」、「由亂轉治」、「新常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而港府過去鮮有應用。

《自由亞洲電台》報道指,有大陸和台灣資深傳媒人和學者分析稱,中共口號滲透港府的情況,反映中共意識形態深入香港,港府有意取悅北京。同時折射中央政策組被「荒廢」後,令港府難以揣測中央意圖,只好「搬字過紙」。惟港府官員往往因誤解中共意思而耽誤政策,他們指「全民檢測」就是一例。此現象亦是對香港新聞界的挑戰,如果無法把持獨立、自主的專業報道,就會淪為中共的宣傳機器。

林鄭政府使用更多中共口號

《自由亞洲電台》據中共新聞官網「習近平系統重要講話數據庫」,以及香港政府新聞網的官方中文新聞稿作出計算。報道對比自習近平2012年11月上台至2022年3月18日,前任特首和現任特首任內,分析港府使用習近平和中共官方常用語的次數,結果發現超過九成出現於現政府的官方新聞稿中。

報道詳列相關數據,例如港府使用習近平口號,包括其倡議的「中國夢」出現至少33次,當中現政府使用佔近50%;「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出現至少15次,林鄭政府更佔逾90%。至於「不忘初心」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至少使用7次,全在林鄭任內發生;「新常態」至少有90次,逾80%現於林鄭政府的新聞稿。而引用口號主要用於強調香港面對中共領導國家發展的態度,在中共成立100周年,以及疫情期間,港府使用「習語錄」尤其頻密。

港府官員表忠取悅北京

根據《自由亞洲電台》的統計,在過去兩年多,林鄭任內涉及反修例運動及新冠病毒疫情爆發,港府開始出現多個習近平口號和中共官腔語,包括「砥礪前行」至少32次,「砥礪前行,重新出發」都成為林鄭月娥2020年司政報告的主題。而「由亂轉治」至少出現54次;「止暴制亂」至少64次;「正本清源」至少44次;「黑暴」至少73次;「反中亂港」至少53次,以上用語主要見於2020年至2021年,用以譴責反修例運動中示威者,並表達在「港區國安法」實施,及北京改變香港選舉制度後,香港經濟、管治、民生和防疫等得以發展。而在大陸醫療團隊到港支援抗疫,港府出現至少30次「感謝中央全力支援」、「感恩」等相關字眼。

另外報道也提出,港府最近兩年常使用中共官語批評外國政府、政客、機構和媒體等,當中許多是2012年至2018年期間從未曾使用,包括「外國勢力」至少22次;「不會得逞」至少14次;「別有用心」至少54次;「妖魔化」至少12次等。以上等等說法主要用於批評美國制裁,以及「五眼聯盟」和歐洲國家等「抹黑」香港新選舉制度和《港區國安法》。新聞稿中宣聲有「別有用心」的人破壞香港,而且要防止「外國勢力干預香港內部事務」,與中共「戰狼式外交」的官腔一致。

港官錯誤理解北京意思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安所副研究員侍建宇向《自由亞洲電台》指,所述情況反映港府官員在北京全面管治下全力「表忠、取悅」。而在林鄭於2017年上台後「中央政策組」改組成「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僅用於加強跨局政策協調和統籌服務。此舉令港府完全失去了解中央的智囊,變得無法掌握中央「旨意」,「怕猜錯又怕說得太直白而得罪北京」,唯有變成中共「傳聲筒」。

侍建宇指出,中共用語經常都是「模稜兩可、空泛」,而包含多種意思,領導人意思是要「猜測的」,他們不會直抒己見。侍建宇說:「我發現他們了解中國(中共)的深度非常淺,不如早期劉兆佳這類的人。他們變成不是『了解』,而是去『仰望』,等待中共中央指示和北京表態,但事實上他們並不知道北京的表態是甚麼意思。」他認為,港府最近在「全民強檢」、「封城等」防疫措施「舉棋不定、荒謬、笨拙」,正好反映出港府不掌握北京意思的結果,往往誤解字面意義直接「迎合」執行。

《BBC中文》14日亦報道,港府近年經常使用中共官場用語,例如「所謂」、「堅決反對」、「不會得逞」等詞語,而這種「政治正確」引起了國際社會對香港自治程度的關注,質疑香港還有多少政治自主性。

《BBC中文》分析了香港政府在2012年7月至2021年12月期間發表的新聞稿,合共大約17萬篇,橫跨梁振英和林鄭月娥兩屆政府。這些新聞稿包括政府聲明、官員發言內容、官員回應記者和立法會議員的提問內容,其中大約10萬份以中文寫成,其餘大約7萬7千份以英文寫成。《BBC中文》亦分析了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中共外交部網站的921篇發言人談話內容,包括每天的例行記者會和按特定事件而發表的內容,整理出一些發言人最經常使用的用語和出現次數。

以中國官場術語批評外國政府

《BBC中文》主要發現是,當香港政府在回應外國政府實施針對香港的政策時,一些中共官場用語出現的次數就越多。例如,2012年7月至2019年10月,香港政府從未使用過「不會得逞」這個詞語,直至2019年11月反送中運動期間,香港政府才首次使用「不會得逞」來批評示威者的行為。 在2021年,全年總共使用了最少7次,主要用作批評外國政府針對香港的發展、或對中共進行顛覆活動都「不會得逞」,使用語境與中共政府相若。

2021年11月,美國國會「美中經濟與安全審議委員會」(United State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發表報告,批評中共政府削弱香港的自治權,香港政府發表聲明反駁,一開首就稱任何利用香港干預中國內政的企圖都「不會得逞」。

根據《BBC中文》的統計,整體來說,在2019年至2021年,香港政府使用了210次「所謂」、61次「別有用心」、41次「堅決反對」、34次「根本利益」、23次「嚴重違反」、21次「公然挑戰」、11次「霸權/霸權行徑/霸權行為/霸權主義」、11次「不會得逞」和9次「沉重代價」。

《BBC中文》也指出,中共黨媒新華社曾在2020年9月公布了一批禁用詞語,例如要求避免使用「中港」、「中澳」這類詞語,不宜將香港、澳門與中國並列提及。近年,香港政府開始改用「內地與香港兩地」取代「中港兩地」;改用「單獨關稅區」取代「獨立關稅區」;改用「暴動」取代「公共秩序事件」;改用「黑暴」取代「社會事件」,2020年只使用過數次「黑暴」,但2021年則使用了超過150次。以上的改變,未知與新華社的公布是否有關聯。 

重複使用特定詞語是中共宣傳技巧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研究生布吉敏(Bumgi Min)研究各國政治宣傳策略多年,他在接受《BBC中文》訪問時指出,「重覆使用特定詞語」是中共政府常見的宣傳技巧,令市民對任何官方批評的事物都會產生負面感覺。例如,以「所謂」一詞批評外國的政策或制裁,讓市民產生負面感覺。

當被問及為何香港政府近年開始使用中共官場術語,布吉敏回答說香港的輿論環境與中國大陸不同,現階段還未能斷言實際目標為何。不過,他亦指出政府用語是政治自主的重要指標,若香港政府與中共政府的用字變得一樣,外國便會認為香港政府被中共政府影響,可能會質疑香港還有多少政治自主性。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與影視學院新聞系副系主任閭丘露薇在接受《BBC中文》訪問時指出,香港政府可能為了向中共政府表達忠誠,而模仿中共官場的說法。但這種改變會影響外界對香港的印象,質疑香港並非擁有高度自治的國際金融中心,而是中國眾多大城市中的其中一個。@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