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迫害人權的惡行舉世皆知,然而世界各國影視圈往往基於中國市場的考慮,甚少敢在影視作品觸及此議題。以獨立製片形式製作的電影《沉默呼聲》(Unsilienced),則充份填補了這片空白,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塑造出故事性、觀賞性兼具的出色作品。
故事背景為,男主角王博宇是一位北京清華大學的高材生,同時也是一位法輪功學員,1999年7月20日起中共全面迫害法輪功,王博宇和同為法輪功學員的女友、兩位友人,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此時,一位有正義感的美國記者丹尼爾正好身在中國,他與王博宇因緣際會結下緣份,為了破除中共對法輪功的造謠抹黑、將無辜人民受迫害的情形曝光,雙方決定攜手合作,但在中共的密切監控下,這勢必充滿挑戰與凶險。
角色背景得到出色刻劃
電影自開場起,便對片中幾位要角的基本背景給予合理塑造,一些生活化的情節,除了能對王博宇的交往對象李樂瑤、兩位同校友人等人際面相給予出色詮釋,體現一定的娛樂性,並讓角色關係的發展成為有可塑性的內容。
4位學生同為法輪功學員的角色背景,同樣得到具體刻劃,部份情節能夠初步體現法輪功修煉「真、善、忍」的道德原則;學校生活的內容,則能透過男主角面臨的一項難題,體現法輪功的信仰對他的良善影響。這類劇情塑造除了能深化角色的正面形象外,亦能對日後中共的造謠抹黑形成鮮明對比,有助於渲染戲劇張力。
美國記者丹尼爾抵達中國後的戲碼,同樣能體現角色的重要面向,例如他樂於為中國人權議題發聲的特質,便在與他人對話的三言兩語間,得到基本詮釋,為往後他的正義之舉起到鋪陳作用。丹尼爾與一位中國女子的合作關係,也在他剛登場時便得到塑造,此一面相的重要性,往後將隨著劇情推進得到更有張力的塑造,體現觀賞性逐步提升的出色質感。
反派角色中共官員的亮相,就氣氛的營造而言,能有力的體現一場人權危機即將降臨的氛圍,足以初步的渲染緊張感。相關情節也讓法輪功學員的人數超過中共黨員,因此引起部份中共高層妒忌的內容得到基本詮釋,能為迫害為何發生起到伏筆作用,讓故事的重要走向不會缺少該有的鋪陳。
對中共撒謊本性 給予有力呈現
許多人都知道共產黨一向以謊言起家,中共政權在迫害人權時,往往也都伴隨著諸多造謠、抹黑。《沉默呼聲》則能透過對「425和平上訪」這一真實事件的塑造,將中共的此類面相從概念層面化為具體層面,透過法輪功學員上訪時的平和言行與中共官媒報道內容的巨大落差,營造震撼效果。電影對中共造謠的詮釋也不謹止於此,還包含自焚偽案等多重面向,讓共產黨說謊的本性得到有故事厚度的刻畫,足以使觀眾更為有感。
對於迫害的正式發生,並對法輪功學員造成重大衝擊,本片的詮釋則能透過王博宇等人的實際遭遇,讓相關過程能得到更有張力的詮釋。發生在學校的一些戲碼,能體現男主角的學業面臨重大考驗,他與同學董軍的對手戲,則能讓是否堅持原則、不屈服不合理要求,得到有觀賞性的塑造,在呈現理念思辨的火花之餘,亦彰顯堅守理念的可貴,有助於昇華故事含金量。
王博宇生活中的困境,自然不僅止於學校層面,其離開學校後的諸多戲碼,亦能夠透過處處碰壁的面向渲染角色困境;一場夜間大雨的戲碼,更透過情節安排與鏡頭語言的運用,充份角色的無力感。此類戲碼在他與女友李樂瑤的角色關係加持下,則激盪出不同看點,能彰顯患難見真情的可貴,為帶有悲情色彩的劇情注入一股暖流與強心針,讓良善美德成為亮點。
設法傳遞真相 包含諸多看點
男主角與親友對於中共的造謠抹黑不可能無動於衷,幾位要角決定善盡一己之力,設法傳遞真相,也為故事增添「真相對抗謊言」的看點。《沉默呼聲》對於這類情節的刻劃,亦能展現出色質感,一場懸掛真相橫幅的戲碼,便透過過程中的變數,讓一位要角的命運變得很有情感張力;美國記者丹尼爾因緣際會目睹一切,則為他與王博宇的結緣打下基礎,起到合理的鋪陳作用;該事件也對男主角的朋友董軍的重大決定帶來關鍵影響,展現劇情催化劑的價值。
有關設法傳遞真相的情節,稱得上看點眾多,設法印發真相傳單這項看似平凡的戲碼,便能透過環境刻劃、民眾的態度、角色的個人處境、法輪功學員遇到突發狀況或危機時的應對等,均能合理的營造戲劇張力,起到化平凡為不凡的出色效果。部份戲碼,則能透過方法的選擇展現創意,在振奮人心之餘,亦能透過中共官員的窘態營造戲劇效果,讓觀賞性得到提升。
然而,這類行動在中共的暴政下,自然伴隨著高風險,部份要角也因此而面臨困境,電影也以此為基礎,營造出頗具情感張力的面向。過程中亦讓酷刑這類元素得到體現,就尺度的拿捏而言,稱得上火候適中,既能體現惡警的不人道,也能確保畫面的呈現不會流於R級尺度的血腥、暴力,在深化中共政權的反派形象之餘,亦能最大限度的避免讓觀眾感到不適。
美國記者丹尼爾的故事線,則能展現不同的特色。儘管一開始他報道法輪功學員受迫害的機會還較有限,但已能透過他與報社同事的對話,紮實刻劃媒體在專制國家報道真相面臨的現實難題,並側面圖顯丹尼爾道德勇氣的可貴。他與一位女子的合作關係,背後隱藏的意義也逐步顯露,過程中更透過花瓶這一元素的靈活運用,讓真相曝光得到說服力與震撼力兼具的塑造,展現導演敘事上的水準。
最終高潮與結局安排 展現優質水準
王博宇與丹尼爾雙方決定合作,設法讓真相廣為人知,則是《沉默呼聲》的最終高潮。過程中的情節設計、氣氛營造,能展現出宛如《不可能的任務》般的質感,計劃如何推動與執行、過程中的變數,均能充份渲染緊張感。最終的走向,亦能彰顯王博宇的道德勇氣,讓丹尼爾的化險為夷得到合理塑造,並讓男主角的命運成為重要懸念。
就大結局的安排而言,本片可謂恰到好處,一方面能夠體現這場破害至今仍在持續的沉重面向,一方面也能透過媒體的力量、中國的「打老虎」事件,適度體現邪不勝正的氛圍,讓本片兼具鼓舞人心與警世的雙重價值。能夠將中共迫害人權的議題,透過電影的藝術形式予以出色展現,且彰顯道德勇氣的可貴,相信足以讓《沉默呼聲》在影史上位居重要地位。#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