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這個成語出自《左傳.襄公十一年》。意思是處在平安無事的環境裏,要想到可能出現的危險和困難。
春秋時期,晉厲公聽信讒言,任意殺害大臣,百姓也深受其害。公元前五七三年,大夫欒(音巒)書等人,發動政變,殺了厲公,把住在國外的公子姬,接回來當國君,史稱晉悼公。晉悼公年輕有為,他任用賢能,使國家逐漸興旺發達起來。
當時,位於晉、楚之間的鄭國,一向聽命於晉國,但在楚國的攻擊下,被迫屈服於楚國。後來晉國出兵援助,鄭國又轉向晉國,可晉軍一走,它又倒向楚國。晉悼公對此非常憤怒,聽從大夫魏絳的建議,聯合了衛、齊等十二國軍隊,一齊攻打鄭國。鄭簡公眼見大兵壓境,心中十分驚慌,就派王子帶了許多禮物到晉營求和。晉悼公見鄭國已經屈服,就同意講和。
這次戰爭不但顯示了晉國的軍威,更提高了晉國的聲望,晉悼公非常高興。他想起了魏絳的功勞,就把鄭國送的禮物,分一半賞賜給他。魏絳辭謝說:「這完全是君王的威德和大臣們的功勞。我希望大王在享受快樂的同時,不要忘記『居安思危,有備無患』。這樣,大王就能永享快樂了!」
「居安思危」,這個成語是告訴人們隨時要有應付意外事件的思想準備。◇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