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的傑夫‧貝佐斯與Tesla的伊隆‧馬斯克兩人的全球首富之爭,最近看來應該是告一段落了。過去一年,兩人的財富規模一直是叮噹馬頭,你追我趕,但近期Tesla股價大幅度上升,結果就不一樣了。
全球首富 落誰家
日前,特拉斯公布財務報表,整體利潤大增。不僅如此,美國大型租車公司赫茲,向Tesla發出大訂單。這個訂單預示一個趨勢,未來美國發達的租車行業已經開始轉向,以後會提供越來越多的電動車給客戶。
上周一(10月25日),Tesla股價大幅上升12.66%,衝破1,000美元。彭博億萬富翁指數計算,馬斯克的個人財富,僅一天就飆升了362億美元。他的身家,達到令人難以置信的2,890億美元(不是289億美元,而是2,890億美元),遠遠超過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
亞馬遜公司創始人貝佐斯的個人財富,是1,930億美元,比馬斯克少了980億。
不僅如此,貝佐斯再加上其他幾位美國IT業的富豪,微軟的比爾蓋茨和Facebook的朱克伯格,仍然沒有這位馬斯克先生多。這個數字實在太讓人吃驚,也太突然了。
不過,這好像不算甚麼,中國現在已經有二百多個馬斯克了。當然,這不是人,而是商標。中國一個網絡媒體「IT之家」,通過中國企業調查的軟件調查之後報道說,中國現在已經有最少273個馬斯克商標了。
中國馬斯克 何其多
除了「埃隆馬斯克」、「伊隆馬斯克」混著使用外,還有好幾個「北京馬斯克」、「杭州馬斯克」、「深圳馬斯克」,據說都是科技公司,還有通訊服務、廣告設計、教育機構和顧問公司用了伊隆馬斯克,甚至餐飲業、服飾業也爭相掛名。
伊隆馬斯克火鍋店?馬斯克女裝店?感覺有點火星的味道,哈!
這個並不奇怪,我在美國也見過TICK TOCK餐廳,不知道和抖音或者字節跳動有沒有關係,估計沒有吧。跟著有名的人物,希望沾著點財氣,人之常情。
其實,中國官方早在十年前就幹過同樣的事情。
2011年,那時候馬斯克才剛剛嶄露頭角,Tesla電動車沒有人看好,當下,風雲人物是蘋果的喬布斯,他2011年10月去世。去世之前,他回歸蘋果,創造了公司第二波的奇蹟。
寧波市政府當年宣布一個大計劃,要用十年時間,在寧波培養上千位喬布斯式的科技創新人才。寧波市雄心勃勃,培養的對象是寧波市的企事業機構,以及「省部級機構」科技人才。市政府還計劃動用五千萬人民幣的巨款來進行人才培養,平均每個寧波「喬布斯」,花費十萬人民幣。
當然,十年過去了,或許我孤陋寡聞,實在是沒看到哪位寧波的「喬布斯」創出甚麼新事業。
創新創業系統工程
今天我們談創新和創業。
創新創業這個話題,從理論上談其實相當沉悶,如果從錢上來談就有趣得多了,畢竟人都活在「名利色氣」當中,成敗無非都繞著這四個字打轉。
過去二十年,創新創業領域最厲害有兩個國家,一個是美國,一個是中國。當然兩國的情況很不一樣,但也有相似的部份。美國的情況我們不多說,中國也有一批厲害人物帶來的公司,包括阿里巴巴、騰訊、剛剛說過的字節跳動那個抖音,還有不少網絡科技企業。但是,美國的創新創業浪潮將會持續下去,而中國的創新創業潮能不能持續,卻有很大的疑問。
美國企業管理大師德魯克,認為下個世代的經濟,應該定名為創新創業經濟,而不是信息時代經濟。他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曾經認定,當時的世界上只有一個半國家進入了創新創業世代,一個國家是美國,半個國家是日本,其它都遠遠地瞠乎其後、差之千里。
結果十多年後,中國崛起了一批創新創業企業,結果好像並不完全是德魯克說的那樣。
可見中國人創造力是有的。只是這種創造力,可能很快就會變成強弩之末了。
包括德魯克在內,過去二三十年,世界有不少專門研究創新創業的專著。他們大概都有一些基本的共識,包括創新創業不是指科技創新,起碼不僅僅指科技創新,更多的是企業經營制度及流程的創新;第二,創新不是一個科技活,而是一個系統工程;由此帶來的第三點,創新創業與其說是一種技術,不如說是一種文化、體制和觀念。
很多海外的學者,比如台灣的專家看創新創業,往往會著眼於企業,因為他們已經身處一個市場經濟和自由制度的環境之下,但中國大陸學者,則往往會更著眼於制度和文化方面。原因很簡單,德魯克曾經鐵口直斷,共產黨的專制體制之下沒有創新創業的環境。他說對了,但也說錯了。
專制體制下 特有的模式
說錯的部份,像中共這樣的政權,其實已經演變成為國家資本主義,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共產黨的社會主義了。但他也說對了,因為共產黨專制體制的癲癇症正在重新發作,所以中國大陸的創新創業潮,很可能只是曇花一現,再也不會有了。
有關創新創業的文化,有幾個比較有意思的地方,包括:核心權威和中央計劃,是創新創業的大敵、鼓勵失敗的機制以及去中心化,這些都是創新創業的前提條件等等。
咱們先談談第二點,鼓勵失敗的機制。大部份社會文化,是不鼓勵失敗的,甚至會懲罰失敗,但創新創業的文化必須鼓勵失敗,甚至獎勵失敗。這一點其實不難理解,比如所有的技術發明,其實都是試錯的過程。
愛迪生發明燈泡,據說做了2,000次試驗,最後找到鎢絲作為燈心。也就是說,前面1,999次都是失敗的。如果實驗室失敗一次就懲罰,估計燈泡不可能被發明出來。其它幾乎所有的科技發明,大概也都是這個過程。所以,創新創業的鼓勵失敗,其實是一種從科技界移植過來的文化。就是允許失敗、寬容失敗。
而鼓勵失敗和獎勵失敗,則是美國大金融資本的發明,也就是風險投資。風險投資使得創新創業者受到極大鼓勵,成功之後身家大增,而失敗了,對創業者來說其實也沒有任何問題。從這個角度上看,中國過去近二十年的創新創業潮,很大程度是由西方資本推動的。大批美國和日本的風投進入中國大陸,推動了中國的創業潮。但我們看到,中國政府正在懲罰這些資本機構。
反其道而行 結果不言可喻
中國最近常常批判的東西叫「資本」,「不許資本形成壟斷」、「不許資本控制媒體輿論」、「不許資本介入政治」等等。在這裏,資本不是財經概念而是政治概念,其實就是資本主義或者資本階級,只是中共官方不想重複文化大革命的舊話語,乾脆稱為「資本」了。中共推動「共同富裕」,要強化第三次分配,就是企業和有錢人「自發」捐款。這個打引號的「自發」,其實是被迫的,大家心知肚明如果不自發的話會有甚麼問題。所以中共現在的體系,不僅僅是懲罰失敗,甚至也要懲罰成功了。
創新創業文化的其它兩個部份,過去十年在中國大陸剛剛有苗頭,但這兩年消失得比「資本」更加迅速。比如「中央計劃」,現在叫做「規劃」;比如「頂層設計」,它都是排除市場主體的自主性和自發性的措施。還有「去中心化」,實質是去壟斷化,中共的反壟斷,其實是反別人的壟斷,目標是增強自己的壟斷,因此才有「國企做大、做強」,甚麼「強強聯合」等等。
從社會權力的本質上看,它有三個來源,武力(暴力)、資本(錢)和意識形態(包括科學技術),三者高度集中壟斷的社會體制,一定是黑暗體制,這一點歷史證明過無數次了。但是,這個卻是共產黨政權追求的最終目標,共產黨人當政的社會,只要稍不留意,他們就會往這個絕對壟斷的方向運動。然而這個方向,卻是和創新創業需要的文化和制度截然相反。
自由與制度 是創新創業的沃土
十年前,寧波市政府創造上千個喬布斯式人物的計劃,當然破產了,因為中共只看到喬布斯帶來的技術整合,看到了業績和利潤,他們希望用工業模式複製一批標準化的人,但這恰恰是創新創業最大的障礙。
沒有自由,就沒有創新;沒有制度,就沒有創業。
中國過去二十年的創新創業,其實是寄生在美國創新創業大浪潮上的一個插曲。中國這個民族,特別喜歡創業,但未必喜歡創新,文化上也特別固執。過去這些年,大陸雖然在創新創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隨著前提條件(也就是寬容文化)的消失,這一波的創業也將會消失。按照大陸時髦的說法,新的內卷世代開始了。◇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