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任特首大戰 林鄭拒評KOL梁振英意見
距離2022年3月香港特首「選舉」還有10個月,現任特首林鄭月娥與前任特首梁振英頻繁隔空交鋒,被外界視為提前開始為競選造勢。
在昨日(25日)的行政會議前的記者會上,當林鄭被問及如何看待梁振英提出的設立文化局等建議,林鄭拒絕回應梁振英的意見,又不點名將梁振英稱為「近年很多的KOL」之一。她笑說:「香港任何時候都有好多人發表意見,特別是近年好多意見領袖,啲KOL,所以我不會逐個評論。」她還說,特區政府每日做特區政府要做的事,而她要做的事每年會在《施政報告》交代。
梁振英近期越發明顯地表露出再次參選特首的意圖。與此同時,他近日不斷地對林鄭的施政提出意見。
房屋政策是梁振英與梁粉陣營攻擊林鄭的靶子之一。5月13日是林鄭的生日,梁振英日內連發數帖,不點名批評林鄭執政失敗,包括公屋平均輪候等待時間為5.8年,創22年新高。梁振英同時在Facebook上不點名為林鄭祝壽,上傳家中種的桃子照片,配上文字:「家中種的桃收成啦,送給所有今天生日的朋友。」
隨後在特首記者會上,林鄭不點名回應梁振英,稱有些政府以「抌石仔」研究開發土地,但她覺得要長遠規劃開拓新地,暗指「明日大嶼」計劃,並強調每屆政府策略不同。
5月17日,中聯辦控制的網媒「點新聞」發佈梁振英與前新聞統籌專員馮煒光的對談節目。梁振英煽情地講述單親家庭住在劏房的苦況,眼中含淚。他批評造成劏房居民無法「上樓」的原因是政府施政效率低下,一份文件常常在政府傳閱數周,公務員缺乏「do it or die」的精神,似乎暗諷公務員出身的林鄭。
被視為「梁粉」的馮煒光,近期頻繁在社交網站與傳媒攻擊香港的公務員,尤其是政務官(Administrative Officer, AO),對他們扣上「AO黨」的帽子,稱他們「頗有能力,但心懷異志」,是「香港最大的『反中』政黨」。雖然他沒有點名港英政務官出身的林鄭是「港英餘孽」,但是不難讓人聯想到他在質疑林鄭是否忠於中共。
在該對談播出後,林鄭月娥5月18日回應,稱她與公務員團隊有胸襟接受批評。
不僅梁振英在受訪中暗諷林鄭,林鄭也曾在3月23日出席一個經濟峰會時,暗批前幾任特首不夠忠心。她稱,香港二十幾年來沒有全面貫徹落實一國兩制,出現「港獨」、「自決」等情況,又稱「好多人」即使身處重要位置,都對於問題「視而不見、見而不理」。
林鄭與梁振英都是由小圈子選舉上台,被稱為「689」與「777」,諷刺他們只在1200名特首選委中獲得3位數選票,缺乏民意授權,兩人任內民望也同樣低靡。
資深媒體人楊健興撰文道:「假如下屆特首戰是一場689大戰777,由兩位將香港由治變亂、由亂變大亂的特首競逐,選舉將變成一場比拚誰更廢、更差的荒誕劇。」
著名香港學者練乙錚在4月曾對本報《珍言真語》表示,目前中共就是故意在香港製造內鬥,然後再替換自己的人,「一個是689的人馬,一個是777的人馬,大家都互打,你打我、我打你。為甚麼?共產黨就是想借此讓你自相殘殺。搞到每一個都灰頭土臉的時候,一把就推開你,然後就將它自己的人放上來,光光鮮鮮。沒有被人懟過,沒有被人篤過灰(舉報過),就那些人上台。而兩批沒用的人都會是死得很慘。」
「劫機」行徑美批無恥 歐盟切斷白俄羅斯空中聯繫
5月23日,一架瑞安航空公司的波音客機,原先預定從希臘雅典飛往立陶宛,卻在中途遭到白俄羅斯政府劫持,降落在明斯克。一名白俄羅斯異見人士普羅塔塞維奇,從飛機上被逮捕。他是一名知名的持異見記者,經常批評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
多國領導人嚴厲譴責白俄羅斯政府,指這次事件是「針對歐盟和其它國家公民安全的國家恐怖主義行徑」。
歐洲聯盟(EU)領袖在布魯塞爾召開會議,討論收緊對白俄的制裁,最終同意禁止白俄各航空公司的飛機進入歐盟空域,並敦促總部位於歐盟的各家航空公司避開白俄領空。
歐盟並表示將再對白俄當局採取進一步「目標性經濟制裁」,將88名政權人士和7家企業增至主導鎮壓反對派行動的黑名單。
在歐盟祭出上述制裁前,部份國家與航空公司已宣佈切斷與白俄羅斯的空中聯繫。
倫敦當局說,已指示英國航班避免飛越白俄空域;烏克蘭中止兩國間的直飛航班,並避開白俄領空;北歐航空(SAS)、德國漢莎航空(Lufthansa)和總部位於拉脫維亞的波羅的海航空(Air Baltic)也表示將避免進入白俄領空。
此外,柏林、倫敦和布魯塞爾已傳喚白俄大使,以升高對盧卡申科施壓。
美國白宮對此事件深感震驚。白宮發言人普薩基表示:「在兩歐盟國家之間令航班改道,而顯然是為了逮捕一名記者,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舉動。這是該政權對國際和平與安全的無恥侮辱。」
普薩基稱,美國大使已經向盧卡申科,以及與其關係密切的俄羅斯,表達了美國的關切。
美新情報:病毒爆發前 武漢病毒所3人曾同患病
一份新公開的美國情報顯示,在去年中共病毒爆發前的一個月,有3名武漢病毒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同時患病就醫。此消息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華爾街日報》23日披露一份先前未公開的美國情報報告,指在2019年11月,即中共病毒(武漢肺炎)在武漢爆發的前一個月,武漢病毒研究所有3名研究人員出現嚴重的病情並去醫院救治。這份報告預計會加劇國際社會的質疑:病毒是否是從實驗室洩漏出來的?
特朗普政府卸任前夕,也曾發佈一份國務院簡報,稱武漢病毒實驗室有幾名研究人員在2019年秋天患病,症狀類似於中共病毒和普通季節性疾病。
針對《華爾街日報》的最新披露,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24日出面否認,表示迄今為止,該武漢病毒研究所的職工和研究生保持中共病毒零感染。
對於病毒起源問題,白宮發言人普薩基24日批評中共政府信息不透明,使得外國調查專家無法獲得全面的數據。
風向變了?福奇改口:不相信病毒源於自然
中共病毒是否來自武漢病毒實驗室,越來越受到國際主流醫學界和政界的重視。美國前疾控中心主任雷德費爾德(Robert Redfield)3月曾表示,他認為病毒是從武漢研究所逃逸出來的。美國眾議院共和黨人上周也指出,有重大間接證據顯示,中共病毒洩漏自武漢病毒研究所。
就連此前堅決反對病毒實驗室起源論的美國總統首席醫療顧問、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主任福奇(Anthony Fauci),日前也改口稱「不相信」病毒來自於自然。
美媒「國家脈搏」(The National Pulse)22日報道,美國事實核查網站「PolitiFact.com」總編輯日前在對福奇進行採訪時提問:「你仍然相信它(中共病毒)是自然發展的嗎?」福奇回答:「不,我不相信這一點。」
福奇還表示,他贊成盡最大努力繼續調查在中國發生的事情,直到發現事實真相,「我完全贊成任何調查,研究病毒的起源」。
福奇的最新表態,被指與他此前的立場完全相反。
福奇曾在美國《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2020年5月的一篇文章中稱,所有的證據都「強烈表明」中共病毒來自於自然,他不接受病毒實驗室逃逸論。這番話當時被解讀為是在駁斥特朗普政府的病毒實驗室來源說。
在福奇表態「不相信」病毒的自然起源之前,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與武漢病毒研究所的關係受到質疑。日前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有議員質問福奇,NIAID是否曾資助武漢病毒研究所做的「病毒功能增強研究」,福奇予以否認。
與此同時,加拿大主流媒體也於近日披露,該國頂級的P4病毒實驗室在2020年前也一直在和中共軍方研究人員合作。
儘管就中共病毒到底是實驗室製造還是實驗室洩漏仍存在爭議,但國際社會越來越相信,該病毒與武漢病毒所有關。中共被指多年來一直在致力於研究致命病毒,旨在製造生物武器。
甘肅馬拉松事件驚動高層 習近平李克強下令追責
5月22日的甘肅馬拉松越野賽遭遇極端天氣,21人遇難,8人受傷。
事發後,中紀委發文要求「徹查」。中共體育總局也開會稱,體育賽事項目多,覆蓋人群廣、風險多樣。加上「極端天氣等不可控因素」,進一步加大風險。
事件驚動中共高層。甘肅省委常委會24日召開會議,傳達習近平、李克強等中央領導人的批示,研究部署今次事件的善後處置工作。
甘肅省委書記尹弘主持會議稱,要對涉及的相關問題徹查到底,根據調查情況界定責任,嚴肅追責問責。
評論人士鄭浩昌分析說,這次的事件太過公開,無法隱瞞,事已至此,高層很可能大事化小,找一條「小魚」開刀,最後處理的結果,「大魚」依然會逍遙法外,並繼續把喪事當喜事辦。
這次被凍死的21名罹難者當中,一半都是越野馬拉松圈內的高手。遇難者包括被稱為「中國超馬第一人」、31歲的梁晶和中國殘運會冠軍黃關軍等人。
陸媒稱,在跑友圈看來,這場馬拉松越野賽,只是一場相對輕鬆的賽事,但是,誰也沒有想到,一場惡劣天氣襲來。
自由亞洲電台調查發現,這場「奪命馬拉松」與官場貪腐有關,涉及高達30%回扣。
報道引述知情人的話揭露,近年來,主辦方是僅20名員工的公司,卻幾乎承辦了白銀市所有的馬拉松賽事。每次需要給當地宣傳部負責人回扣達30%,而且還要向中國田徑協會繳納3萬元的管理費。導致活動經費不足,承辦方因削減人力和物資供應釀人禍。
中國登山協會的王小姐表示,在一個海拔超過2000米的高原地區舉行長跑活動,即使按照最低的標準,參與的工作人員至少需要500多人。但今次賽事只有9名工作人員,配備嚴重不足,而且每個補給點的距離相隔10公里,這非常危險。
甘肅電視台重播開幕式一片「祥和喜慶」
另外,這次比賽因為主辦方毫無準備,釀成21人死亡的慘禍,引發全國憤怒聲討。而賽事舉辦地的白銀市電視台卻在次日重播「祥和、喜慶」的比賽開幕式,形同火上澆油。
網友紛紛轉發並痛斥官媒。不少人質問,「都出事了還重播」。還有人認為,參賽運動員「當時活蹦亂跳,現在人沒有了」,重播對罹難者家屬等同二度傷害。
白銀電視台工作人員回應陸媒時聲稱,重播是「前一天自動設置的」,事發後「忘了取消重播設置」。不過,很多網友對這種解釋表示懷疑,因為一貫強調「政治正確」的中共體制被指極度僵化,而「報喜不報憂」已成為官媒報道的慣性。@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