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談一下西藏的雅魯藏布江修建水電站的事情。

從今年開始的未來20年,中共將在西藏進行大規模的投資建設。規模會非常巨大,而且將永遠改變西藏的現狀,不僅是人文狀況將被改變,其它包括環境等,都會出現很大變化。

首先進行的是一系列超大規模的基本建設,包括三江流域的水電站、包括川藏鐵路和公路重建、包括礦產開發,也包括雅魯藏布江流域的系列水電站建設。

首先說一下,也算是自我介紹一下。1983年在大陸大學畢業之後,我去了西藏,在那裏工作了大概四年多,工作的地點主要就是在西藏的東部。大家知道西藏的雅魯藏布江,這條江從西藏阿里發源,順著喜馬拉雅山脈,由西北向東南流,到西藏林芝地區的時候,做了一個大轉彎,本來向東部流的江,轉為流向南。80年代在西藏工作,我們的總部就是在江水轉彎部位的附近。

很多人問我,西藏是不是特別乾燥,藏人生活都如何如何。為了不涉及政治和行政區劃的糾紛,我說的「西藏」,其實是藏人居住的地區,不是一個政治、行政的區域,也不涉及主權問題。西藏其實非常大,大概有240萬平方公里,其中西藏自治區只有120萬平方公里。這麼大一個區域,相當於四分之一的中國國土面積,無論地理、氣候和其他人文特徵的區別其實也非常非常大。

比如說林芝地區,也就是雅魯藏布江拐彎的這一大片區域,就是一個和大家通常對西藏印象很不同的地區。林芝地區有多大,大概七萬多不到八萬平方公里。如果它是一個省,在中國排在海南和寧夏前面。這也是世界自然地貌和自然環境最複雜的地區,山頂上是終年積雪,山腰變成了溫帶森林,河谷裏成了亞熱帶了。到了察隅縣,氣溫和雲南西部差不多,可以種水稻,可以見到有香蕉樹。

整個林芝地區,還有中國最後一片最大的原始森林。那裏山中的樹木以溫帶的杉樹為主。

當年我們在山裏走路,都是順著山裏的小路走,遇到倒下來的大樹,橫在地下有一人多高,很難爬過去,只好從下面鑽過去。那種大樹,直立起來大概有80多米高。這個當然是有原因的,因為山峰比較陡峭,所以樹一定要長得很高,才能接受陽光。所以大山裏的樹比平原上的通常要高很多。

因為交通不便,所以這裏的原始森林基本上都保持原樣。

所以在西藏,還有現在中國境內最大一片可能也是最後一片原始森林,還有最大的未開發的水利資源,還有最大的未開發的礦產資源。

我們還是從雅魯藏布江在大拐彎的地方修建水電站說吧。雅魯藏布江水量其實很驚人,年徑流總量大概是1,650億立方米。這個數字比黃河多兩倍,大概是珠江的一半。不過上游因為是高原,夏天洪水滔滔,但冬天都結冰了,水非常少。這個特點很重要,等會要說。

但雅魯藏布江最驚人的不是水量,而是落差。在河流拐彎之後有一段地方,在短短100公里的距離上,河水落差有2,000米。這個可就恐懼了。

咱們說長江,從三峽大壩到重慶,距離是650公里,高度差多少呢?只有140米。當然,長江水量很大,但這個高度差就足以讓中共政府幻想發電供全國用電了。

雅魯藏布江這一段的這個高度差,就是水利發電專家的夢想天堂了。我記得好像有個數據,就是河床坡度增加一度,水動力就增加七八十倍。我不是搞水利的,隱約記得當年學地質學的時候教授談過這個數據,但記得不是很清楚,歡迎大家指正。

基本上的意思就是,水動力多少,與坡度差關係更大。所以,中國水利專家會說,雅魯藏布江拐彎這一段修建水壩,發電量將比三峽多三倍。這就是「三個長江三峽」說法的來源。

但這個地方修建水壩,尤其是大型水壩,隱藏很多問題。

2014年拍攝的圖片,顯示了在西藏雅魯藏布江上修建的一處水電站。(Getty Images)
2014年拍攝的圖片,顯示了在西藏雅魯藏布江上修建的一處水電站。(Getty Images)

第一個問題就是地質情況

大家都知道所謂造山運動,就是板塊之間擠壓,地殼隆起,就形成了山脈。喜馬拉雅山脈是地球上最年輕的山脈,就是印度板塊和古歐亞板塊擠壓的結果,這個過程現在仍在進行當中。所以當地的地質狀況非常複雜,具體說就是地震頻發。現在地球上已知的最大地震,就是在這個區域發生的,在察隅和墨脫縣境內。50年代發生過規模8.5大地震,上世紀初,在察隅還發生過10級大地震。不過當時沒有測量儀器,這個震級是後來科學家考察後推斷出來的。

超級地震對工程的威脅,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是冰川和凍土層帶來的

雅魯藏布江大轉彎那個地方,進入波密縣,之後有一個地方,是世界上最大的泥石流群區。基本上,每年6、7月份,這裏都會發生大型的泥石流。所以川藏公路,差不多每年都要中斷幾個月。

這個泥石流可能是沒辦法治理的。因為當地河谷海拔大約兩千四五百米,但山上高峰有五六千米,山上有冰川。冰川有重量的,會往山下滑,結果是把石塊和泥土推到前端,變成是一道水壩一樣。到了天氣轉暖,山上的雪和冰川開始化了,就變成了一個小湖,最後水越來越多,那個水壩就垮了,然後大量的水和泥巴、石塊,從五六千米的地方衝下來。和我們剛剛說的水的動量情況是一樣的,那種破壞力是一般人難以想像的。

第三個問題,當然就是國際關係的問題

雅魯藏布江進入印度之後,變成了布拉馬普特拉河,到了孟加拉再變成賈木訥河,再和恆河彙集進入印度洋。雅魯藏布江上游建大水壩,當然引起印度的緊張,恐怕也會引起孟加拉的緊張。

原因很簡單,喜馬拉雅山北麓是西藏,南麓就是印度。那裏年降雨量平均超過2,000毫米,比廣東省還多。阿薩姆邦的乞拉朋齊,年均降水量達到1萬1,437毫米,是世界降水量最多的地區之一,被稱為世界雨都。

東印度地區是典型的季風氣候,雨季是6到8月。這個時間,正好是西藏山上積雪和冰川融化的時間,也正好是河流流量最大的時間。也就是說,其它時間,這個大壩要攔水,要發電,但到了6至8月,水太多了,就要大量放水了。對印度來說,這個正好是反調節。就是需要水的時候沒水,不需要水的時候,水又會太多了。

孟加拉恆河三角洲,是全世界洪災最嚴重的地區,就是因為雨季降雨太大了。現在你還要在雨季多放水,當然就有問題了。

但這只是問題的其中一方面,另外還有水資源本身的問題。

區域經濟發展,首要考慮兩個條件,第一是人力資源,包括數量和質量,第二個就是水。沒有水,經濟無法發展起來。人力可以調配可以培養,但水很難調配。比如習近平在河北搞的雄安新區,幾年了基本沒有任何動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那是個缺水區,工業很難進駐。

印度境內的布拉馬普特拉河,到孟加拉邊境的時候年徑流量大約4,500億立方米,其中1,650億是從雅魯藏布江流出來的,佔了37%,可以說對印度這個區域非常非常重要。如果中國在上游攔住了水,尤其是水文資訊不公開不透明的話,印度就會非常麻煩。

恆河三角洲的孟加拉也是一樣,那裏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洪水災害嚴重,上游水文資料至關重要。

湄公河就是一個例子。湄公河上游,在中國叫瀾滄江,也是青藏高原發源出來的。中國在雲南境內的瀾滄江上修建了十幾個大水壩,但甚麼時候攔水蓄水,甚麼時候放水,或者上游水量變化等水文資源都不公開,所以下游就有很多麻煩。

國際河流,就是流經多個國家的河流,國際上通常的作法是成立流域委員會,中國拒絕和下游的泰國、老撾、柬埔寨和越南成立這樣的委員會,所以下游的水安全,全部依靠中國的「恩賜」了。

印度是個大國,當然希望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但中共政權不可能和印度成立一個雅魯藏布江的委員會,也不可能合作開發,在水資源使用和利用上和印度合作,所以這個問題將成為一個巨大的問題。

在雅魯藏布江修建大壩這個問題上,很多人從國際政治的角度去看。
這當然是一個重要因素,控制了水資源,就控制了經濟發展。

但我們從經濟本身的角度看,中共也必然在未來20年,在西藏大力投入。

西藏自治區有120萬平方公里,有大量的礦產資源。比如在昌都地區,有世界排第三的銅礦;西藏還有中國幾乎缺乏的鉻礦,還有稀土,還有黃金和銀礦。簡單來說,開採銅礦等有色金屬,需要大量的電力資源,但西藏沒有煤礦,沒有石油,所以必須依靠水電。

這就是為甚麼中共在三江地區,就是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地區大修水電站,大力開發水電資源的原因。現在雲南境內幾條江開發的電力,因為電網沒有配合,無法傳輸到大陸東南部,就成了浪費電。但中共的目標是西藏礦產開發,但中共著眼的是西藏的開發,尤其是所謂三江流域的開發,所以這些電力資源,都要送到那裏去。

同樣,川藏鐵路的目標也是一樣,除了暢通通往西藏腹地的交通之外,另外一個重要目標就是三江開發。

而搞雅魯藏布江水利開發,中共可能還有一個目的,就是把水送到中國北方去。

中共的南水北調工程,有東線、中線和西線工程。東線和中線工程媒體上見得多,而且已經開工多年。西線工程談得少,其核心就是要把水源導入黃河。

簡單來說,有三條江的水可能會被劫走,就是下游都在外國的江,瀾滄江、怒江和雅魯藏布江。其中雅魯藏布江的水量最大,所以最有可能。中共的目標,是把雅魯藏布江的水量的一部份,通過輸水大管道,送到黃河流域,然後進入中國北方。

雅魯藏布江1,650億立方米的出境徑流量,是黃河入海口流量的三倍。只要把雅魯藏布江三分之一的水送過去,等於黃河水量增加一倍,那將徹底改變中國北部的環境。

這個設想,中共的專家早就提出來過了,只是工程上難以進行,但現在,這已經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不可能的事情。如果雅魯藏布江被列入南水北調的西線工程,其它工程和環境災難不說,印度和中國關係將徹底惡化。

歷史上,人類的戰爭主要是爭奪土地和人口,但其實也是爭奪水。因為沒有水的土地,是沒有人口的。也許未來20年,我們會看到人類再次為水開始進行大規模的戰爭。◇

雅魯藏布江進入印度之後,就叫布拉馬普特拉河,雅魯藏布江上游修建大水壩,當然引起印度的緊張。圖為印度漁民在布拉馬普特拉河岸的市場上出售漁獲。(Getty Images)
雅魯藏布江進入印度之後,就叫布拉馬普特拉河,雅魯藏布江上游修建大水壩,當然引起印度的緊張。圖為印度漁民在布拉馬普特拉河岸的市場上出售漁獲。(Getty Images)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