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國為主導的西方國家對中共科技斷供,在中國引起科技卡脖子焦慮。習近平2020年底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示,要儘快解決關鍵技術「卡脖子」的問題。然而,在兩會上,中共前部長坦言,中國關鍵技術受制於人,實現製造強國至少還要30年。
3月6日,中共政協二次會議上,中共工信部前部長苗圩說,中國製造業發展「大而不強、全而不優」的局面未根本改變,基礎能力仍弱,關鍵技術受制於人,「卡脖子」、「掉鏈子」的風險明顯增多。
而且中國的製造業佔國民生產毛額(GDP)比重下降過快、過早,不僅拖累經濟增長、影響城鎮就業,還帶來產業安全隱患,和削弱中國的經濟抗風險能力、國際競爭力。
習近平2020年底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出2021年前兩項重點任務,就是「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及「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制定實施「基礎研究10年行動方案」。
這兩項任務中還包括,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儘快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
由於中共正面臨美國的科技封鎖及制裁措施,諸如晶片等核心技術產品斷供,對中國科技、通訊及航空產業造成衝擊。這兩項任務被列為頭兩項,被認為代表中共亟欲擺脫美國科技封鎖,發展自主科技鏈的意圖。
評論人士鍾原在《大紀元》刊文說,這實際仍是中國科技落後的表現,中國一直是替人打工的世界工廠,雖然中共偷竊了西方不少先進技術,但很多核心技術還沒有摸到邊,就急於搞所謂的「中國製造2025」,還準備壟斷世界市場,如今成了天方夜譚。
近年中共宣稱要發展成世界「製造強國」,首個10年綱領,就是「中國製造2025」,但美國前總統特朗普任內啟動的「301條款」調查,指控「中國製造2025」涉及強迫美國企業技術轉移、竊取知識產權,和補貼中企等。
「中國製造2025」引起美國關注,中共開始淡化處理。在2019年的中共政府工作報告中,「中國製造2025」已消失。而在2020年中共五中全會上提及的「十四五」規劃,被認為取代了「中國製造2025」。
正在北京召開的兩會上,審查了「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也聚焦製造業的「高質量發展」。
苗圩在發言中提到,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是中國目前的重大戰略任務。而中國在全球製造業的4級梯隊中,處於第3梯隊,實現「製造強國」目標至少還需要30年。
中國「卡脖子」問題達35項
根據《科技日報》報道,2020年11月30日,中科院大學副院長、教授劉雲,在「2020年中國聯通科技創新大會」上發表演講。他說,中國有35項關鍵技術被「卡脖子」。
他表示,雖然中國研發投入總量世界第二,但研發強度與創新型強國之間,有較大差距,特別是基礎研究投入比例更低;科研人員總量世界第一,但高端人才缺乏;科技創新能力不足,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卡脖子」問題突出。
他列舉了中共被「卡脖子」的35項關鍵技術,比如光刻機,晶片,操作系統,手機射頻器件,激光雷達,核心工業軟件,核心算法等等。
苗圩在兩會上也承認,中國缺乏新興產業、跨學科尖端領域人才,創新型、高技能的人才佔比偏低。應培養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領域人才;重視人才引進工作,吸引更多國際頂尖人才、華人科學家為中國科技創新服務。
苗圩說,很多問題制約中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但最根本的問題是市場化改革不到位。企業稅費負擔依然較重,製造業的財政支持亟待加強。而創新和高科技人才的短缺也嚴重制約了該行業的發展。
苗圩言論被認為打臉此前習近平「國師」林毅夫的言論。早前,中國經濟學家林毅夫曾語出驚人的表示,中國經濟規模「10年後超過美國」。中國的產業技術也將達到和美國相同的水準,美國「卡中國脖子」的技術優勢,則可能將不復存在。
新美國安全中心高級研究員、前CIA高官馬丁‧拉瑟告訴自由亞洲電台說,由於中共缺乏科技技術,並且在半導體製造設備方面完全依賴外國資源,中共跟世界的先進水平存在好幾代的差距。
業內專家普遍認為,西方對中共採取的科技限制,將在今後10年中使中國經濟增長每年減少半個百分點。@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