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深水埗主教山的配水庫由於日漸殘舊,今年10月水務署開始展開清拆重整工程。配水庫地面部份上蓋被鑿開後,發現泥土下的建築是戰前興建的巨型圓拱門羅馬式蓄水池。據悉,該美景可媲美土耳其伊斯坦堡的古老地下水宮殿。大量市民和議員呼籲叫停工程,亦有不少環保團體和學者批評當局對古蹟欠缺敏感度,目前清拆工程已暫停。

主教山配水庫下的建築是戰前興建的巨型圓拱門羅馬式蓄水池。(讀者May提供)
主教山配水庫下的建築是戰前興建的巨型圓拱門羅馬式蓄水池。(讀者May提供)

特首林鄭29日晚在社交媒體表上示,對於市民覺得很值得保留的看法,她作為香港前發展局局長兼法定古物事務監督也深有同感。

民協深水埗區議員何啟明28日在其Facebook上發起萬人聯署,「要求保住香港人古蹟——要求發展局將石硤尾主教山配水庫列為暫定古蹟」。他在貼文表示,數位議員曾經進入主教山配水庫,發現部份柱躉已在工程期間被破壞,並發現有一些水管顯示「1909」字樣,加上據歷史研究者余震宇翻閱英國殖民地部文件(編號CO129/299),相關配水庫早於1900年已有紀錄,再參考1924年地圖,在九龍塘村北面的「service reservoir」字樣,也引證到屬於現時的主教山山頂配水庫。

聯署對發展局、古蹟辦及古諮會要求:1、促請發展局局長根據《古物及古蹟條例》第2A條,將石硤尾主教山配水庫列為「暫定古蹟」,為期12個月,並要求古物古蹟辦事處進行全面考古及評鑑;2、要求古物諮詢委員會盡快召開特別會議,為石硤尾主教山配水庫進行初步評鑑。

媲美伊斯坦堡地下水宮殿

何啟明又貼文引用港大保育學者李浩然的言論,指罕有性就是重要性!!李浩然說:「主教山配水庫承傳古羅馬,透過英國殖民地傳過來的,傳了千幾年的構造。即是主教山這個配水庫,和伊斯坦布那個世界文化遺產,地下水宮殿,原來有親戚關係。它的這個形式十分特別,在全亞洲是獨一無二的結構。罕有性就是重要性!!」

黃大仙區議員譚香文指出,現蓄水池部分頂部被拆開,令蓄水池暴露,天氣侵蝕,對結構會造成損害,籲有關當局盡快修復。她又提到當年皇后碼頭被拆,到現在還沒見如政府承諾的被重置。

剷除殖民地特色 吳志森恐蓄水池難保留

資深媒體人吳志森在其29日的「森直口快」節目中說,主教山的蓄水池讓他想起了2007年天星和皇后碼頭的爭議,說自己一路跟得很貼,當年香港人講的集體回憶未能把皇后和天星碼頭保下。

他提到當時新任發展局局長的林鄭月娥,自稱「好打得」,因她親自走到皇后碼頭與保育人士「對話」,但最後甚麼都沒答應,連皇后碼頭如何保育都沒有承諾。結果兩個碼頭都拆了,天星鐘樓本來說會重置,現在甚麼都沒有。皇后碼頭更是重置無期。

他提到當時一些學者的分析指,皇后碼頭象徵港英政府管治的歷史,當時是天星、皇后碼頭和中環大會堂前面的廣場都是有象徵性的,皇后碼頭更是歷任港督、英國皇室貴族到香港時登陸的地方。他認為,保留這些地方標誌,就會變成戀殖的象徵,一定要除之而後快,「等你完全沒有了這種集體回憶,殖民政府是萬惡的,剷除了哪些地方,讓你不要記住它好的東西」。

他又說,如果當年將兩個碼頭剷走是要移除殖民地的記憶的話,香港還有很多有殖民氣息的東西,例如維多利亞公園裏的維多利亞女皇銅像,他說,曾經有人上書到中央,建議把維多利亞公園剷平,把維多利亞女皇的銅像溶掉;也有人建議把所有帶殖民地的街道或地方的名字都改掉,不要有戀殖的味道留下來。

吳志森認為,如果皇后碼頭要拆的原因就是因為讓殖民地的特色徹底消失,同樣道理,他有感蓄水池被留下的機會不大。

香港國際關係學者沈旭暉29日在其YouTube頻道也談到主教山蓄水池的事,他說,未來如何爭奪香港人的話語權很重要。現在政權一切以去殖化或政治正確的名義,將這頁的歷史抹去,或者將香港人某些重要的核心價值抹去,反問未來如何認知真正的香港?!

反映香港曾最國際化一面

他說,這次發現的主教山的蓄水池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讓人們了解香港曾幾何時最國際化的一面,不單只是有很多中國特色,更加多的是不同種類的國際特色。

他從歷史角度分析這個位於深水埗的羅馬風格的蓄水池,羅馬帝國和香港完全沒有想到有任何關聯,但其實香港不少地方有羅馬文化遺蹟,這種遺蹟不一定是建築物遺蹟,也是整個希臘羅馬的文明,通過英國,滲透到香港每個角落的價值。

很隱晦的符號學

他說,在大英帝國全盛時期,國內興建起很多新古典建築,模仿古希臘羅馬風格建築,會見到很多那些圓柱,這些建築物除美觀外,其實和大英帝國的軟實力息息相關。英國要將大英帝國的合法性或者是歷史源流,追溯到羅馬帝國,她用很多新古典主義的建築物反而可以理解,這是一個很隱晦的符號學的行為,大英帝國經常在她的殖民地採用這種建築物,所以可以追溯到兩者的淵源。

他舉例香港以前的最高法院,後來成了立法會大樓,現在變成終審法院。這座建築物是典型的新古典主義的建築物,裏面有圓拱形頂,也有同樣風格圓柱,經常在現在已經變相廢除了的通識教育裏有提過,是大英帝國當時一脈相承的,將這種建築物移植到她的不同殖民地去,不但是意味著大英帝國承傳萬王之王羅馬帝國古代榮光的合法性,同時也是將古代希臘羅馬文明的一些邏輯思辯的傳統移植到其殖民地,所以在大英帝國的殖民地通常講求法治,法治是整個邏輯思辯的體系當中與中國式的邏輯截然不同。

羅馬帝國傳承很多核心價值之外,羅馬帝國有當時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基礎設施,「條條大道通羅馬」這句話現在是一句諺語,其本來的意思是羅馬的基礎建設做的很好,雖然它的版圖很大,但從任何地方去到羅馬都很方便。這種基礎建設是高度文明的表證。他認為這次在深水埗鬧市中發現的地下蓄水池,居然可以維持那麼久,反映很有現代意識的基礎建設的建築物。

保育主教山蓄水池四大建議

不少環保團體和學者批評當局對古蹟欠缺敏感度。文物保育專員蔣志豪和水務署供應及分配(市區)科九龍區總工程師何禮華前日下午視察蓄水池。蔣指現場拆卸工程已經停止,承認水務署2017年曾諮詢古蹟辦,但被理解為不作評級的「水缸」。(讀者May提供)
不少環保團體和學者批評當局對古蹟欠缺敏感度。文物保育專員蔣志豪和水務署供應及分配(市區)科九龍區總工程師何禮華前日下午視察蓄水池。蔣指現場拆卸工程已經停止,承認水務署2017年曾諮詢古蹟辦,但被理解為不作評級的「水缸」。(讀者May提供)

近日水務署清拆深水埗主教山戰前蓄水池引起社會大眾的關注。社會上亦有期望政府可保留有關戰前蓄水池的聲音,並保育建築成新的用途。香港測量師學會(下稱「學會」)關注事件,現提出四大保育建議,希望政府可積極採納意見,制定保育方案,以保存香港的歷史文物。

臨時保護措施 防受天然破壞

現時政府決定暫停清拆工程並進行評估,就此,學會促請政府盡快展開詳細勘察,並進行臨時保護措施,以防該建築進一步受到天然破壞。此外,學會建議保留已拆除石柱等物料,作日後復修工作之用。

制定復修及保育方案

學會建議制定復修及保育方案之前,應盡快安排高精度測量剩餘結構的三維空間數據,如激光掃描和拍攝,保留準確紀錄,以助日後的保育工作,同時應確立適切的復修方法,如進行加固工程,確保餘下結構的安全和穩定性。

策劃保育用途 開放予公眾欣賞

就策劃未來使用用途上,學會建議政府在進行評估後,將同類具保留價值的建築物及水務設施制定活化方案,為此等別具特色的歷史建築注入新生命,並開放予公眾參觀及欣賞。如主教山上戰前蓄水池在評估後確定需要保留,其屋頂的損壞部份應在平衡歷史建築及活化需要上作適度修改。

審視豁免標準 完善評估機制

為避免同類事件再次發生,學會促請政府審視現時文物影響評估中的豁免標準,以完善評估機制,保護香港歷史建築物。◇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