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9年開始,香港所經歷的政治動盪似乎壓得這座國際都市毫無喘息的空間。香港美國商會最新出爐的民調顯示,七成受訪會員企業對香港的商業前景感到悲觀;四成企業計劃將資金或營運移出香港。美國總統特朗普星期四強調,香港在中國的管治下絕無成功的機會。
近期,「港版國安法」的實施、美國取消香港多項特殊待遇等,使得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也因此受到動搖。
這次是黎智英,下次是誰?
香港美國商會8月13日發佈的最新報告是於8月7日至11日訪問了旗下154家會員企業,發現約70%的企業對「港版國安法」表示擔憂,比例較一個月前增加不少,認為涉及國安法的「犯罪行為」定義空泛,執行機制顯得非常激進,沒人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觸犯該法。還有會員回應問卷時,以香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被捕一事為例反問,下一個是誰?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政治學博士生李源接受本台記者採訪時提到,黎智英案為香港本地商人帶來非常重要的警示。
「(對黎智英)的逮捕很明顯是在殺一儆百,讓大家知道『香港國安法』是真的會被落實,也是對商界的一個示範。這個影響是非常大,因為大家看到(黎智英的遭遇)就會知道自己該幹甚麼,不該幹甚麼。」
「香港製造」變「中國製造」
除了「港版國安法」造成的威嚇外,美國對港政策的轉變也為香港商業環境帶來影響。
日前,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宣佈,自2020年9月25日開始,從香港出口美國的貨物不得再使用「香港製造」,而是必須標註「中國製造」。
香港《南華早報》13日的報道提到,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稍早時間作出澄清,指來自香港的貨物依舊可以以「香港」作為原產地,即豁免向這些貨物加徵與中國大陸貨品一樣的關稅。
報道引述業內人士說,香港2019年對美國出口了價值4.71億美元的香港製造商品。即使美國不對香港商品徵收關稅,把「香港製造」變「中國製造」的措施將會對香港產業造成致命性的打擊。
然而,李源對此則有不同看法。
「現在有多少東西是香港製造?香港是一個以金融服務業為主的經濟體。我覺得(美國的措施)象徵性意義比較大,實際影響不大。重點是香港作為一個貿易轉口中心的角色,將來會不會把香港轉口的產品,或者對於香港的資金減少現在的差別對待。這個趨勢會不會繼續才是最重要的。」
香港國際金融地位受美國左右?
美國總統特朗普2020年五月就曾警告說,美國結束香港的特殊地位意味著香港將失去吸引商業投資的特殊之處,繼而失去世界主要金融中心的地位。特朗普星期四(8月13日)再次高調表示,香港永遠不可能在中國(中共)的統治下成功,香港市場將會掉進「地獄」裏,沒有人會去香港做生意。
香港公共專業聯盟財經政策發言人甄文星表示,如果香港金融市場主要負責人員是由中國委派或直接向中國金融機構負責,那麼香港金融市場是不會成功的,但是中國過去沒有管理香港金融市場,可見的將來也不會。
「香港金融市場一向獨立運作,不是說中國沒有嘗試去影響香港金融市場,但決策權、監管權一直在香港市場自行處理。中國自己久缺經驗,也知金融市場不可有失,所以中國在監管大陸金融市場也很審慎。」
不過,香港美國商會的民調結果似乎有限度地「應驗」了特朗普的言論。據了解,百分之七十五的受訪公司普遍對香港的商業前景感到悲觀。有將近一半的企業反映,美國宣佈對港進行制裁後,公司員工的士氣受到打擊。不過,也有約百分之五十五的公司仍在「靜觀其變」。
與此同時,百分之四十五的會員企業擔心美國制裁帶來的後果。其中包括,中國當局可能對在香港和中國經營的美國公司進行報復;美國企業若被禁止在香港開展業務或者主動撤資,資金需求可能會受影響。百分之三十九的會員企業甚至因此計劃將資金或公司搬離香港。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社會學系及高等國際研究學院政治經濟學教授孔誥烽告訴記者,目前很多企業夾在中美之間左右為難,這些公司希望重新評估香港市場也在預料之中。
「過去一些公司仗著香港得天獨厚的條件『兩邊通吃』。美中交惡後,銀行界都在為客戶們做風險評估。如果配合美國制裁其客戶,結果就是收益受損,還可能會被中國政府針對,影響在中國的生意;如果不配合,美國就會對這些公司在美國的業務或者需要美元的國際業務帶來打擊。在此情況下,這些銀行也會考慮減少在香港的營運,甚至離開香港。」
甄文星則分析說,近期一連串事件的確令政治空間及言論空間大幅收窄,但不見得會收窄金融業的營運空間。鑒於美國制裁必定打擊經濟,現在唯有等兩、三年,如果香港營商環境真的沒有改變,相信外國投資者會有信心回到香港。#
(轉自自由亞洲電台)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