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並非所有人,在所有事情上,都能夠做到講信重義,所以很多人會覺得,受到來自朋友的傷害,有些人的心結甚至大到老死不相往來。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古人遇到所謂的傷害,如何智慧地處理。
在《史記》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戰國時期,趙國有個大將軍,名叫廉頗,非常勇猛善戰,他曾攻打齊國,大勝而歸,廉頗因而聞名於諸侯各國。
趙國有個宦官的門客名叫藺相如,好幾次強大的秦國都想欺壓趙國,讓趙國割讓城池,但藺相如憑著他的智慧和計謀,幫助趙王解除危難,保全了趙國的利益,大家可能都知道,一次是完璧歸趙,一次是澠池相會。這兩件事情之後,趙王覺得藺相如立了大功,封藺相如為大官,位置在廉頗之上。
這一下廉頗就不高興了,他說,我憑著攻打城池立下赫赫戰功,他藺相如算甚麼,不過憑著三寸不爛之舌說了幾句話,位置就要在我之上,而且他出身卑微,如果讓我見到他,我一定好好地羞辱他。
藺相如得知後並沒有說甚麼,當他看到廉頗的時候,甚至調轉車子,避讓開來。藺相如的門客看不過去了,說我們遠離父母家鄉來追隨您,想不到您竟然被人如此羞辱,這連普通人都不如,算了,是我們沒有才能,我們還是回去吧。藺相如趕緊攔住他們說,諸位請慢步,你們看秦王和廉將軍誰更厲害?門客說,當然是秦王了。藺相如說,秦王我都不怕,敢在朝廷上當著群臣的面呵斥他,你們覺得我真怕廉將軍嗎,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輕易侵犯趙國,主要是因為有我們兩個人啊,兩虎相爭,必有一傷,我這樣做是為了趙國啊。
這話被廉頗知道後,他羞愧難當,沒想到人家是這樣考慮的,為了趙國委屈求全,寬容自己到如此地步,於是他負荊請罪去了。兩人後來和好,成了生死之交的朋友。
還有一個故事在春秋時,齊國的國君是齊桓公,也叫姜小白,齊國之所以強大,是因為他有一個很厲害的宰相,名為管仲,管仲之所以能當上宰相,是因為管仲有個好朋友推薦,名叫鮑叔牙。
在《史記》中記載,管仲在回憶中提到「吾始困時,常與鮑叔賈……」這段話的意思是說管仲曾和鮑叔牙做生意,但是每當分財利的時候,管仲都要多拿,但鮑叔牙不覺得他貪婪,知道是他貧困的緣故;管仲曾給鮑叔牙出謀劃策,但是卻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每次都讓鮑叔牙陷入更加困頓的境地中,鮑叔牙卻不認為他愚笨,說人是有運氣的,只是我有時順,有時不順罷了,不怪你出的主意;管仲曾經三次作官,但是三次都被人趕了出去,鮑叔牙不認為他沒出息,他知道管仲沒遇上好時機。管仲曾經三次戰場上打仗,三次都逃跑,鮑叔牙不覺得他膽小怕事,知道他因為家裏還有一個老母親需要照顧,他得回去盡孝。
而最著名的一件事是管仲曾輔佐公子糾,鮑叔牙曾輔佐姜小白,公子糾和姜小白曾為王位起了爭執,後來姜小白做了國君,公子糾被逼而死,當公子糾死了之後,輔佐他的管仲,並沒有和他的主人一塊去死,卻甘願被抓起來送到齊國遭受屈辱,這時鮑叔牙不以為他是一個無恥的人,他知道管仲並不擔心自己的名譽,他擔心的是自己的志向抱負、才能不能顯揚於天下。鮑叔牙於是向齊桓公推薦管仲,說這個人很有才能,齊桓公聽了鮑叔牙的建議,任管仲為相。管仲盡心盡力去輔佐齊桓公,後來齊國大治,成為春秋五霸中最強盛的國家。通過這些事情,管仲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所以中國文化中有個成語叫管鮑之交,就是指鮑叔牙和管仲之間相知深厚,後來指兩個關係很好的朋友。
藺相如面對廉頗的惡語相向,他能夠不在意,是因為他的內心有更大的格局;而鮑叔牙因為了解管仲,所以不在意管仲曾經為他帶來的困擾。在生活當中如果我們面對看似的傷害,能夠內心有更大的格局,如果面對他人的傷害,能夠想到每個人其實都有他的難處,如果對他人能夠再多一份了解和理解,或許怨恨也就會像冰水一樣融化了。◇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