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車是最流行的車款,畢竟在高油價的日子,節能等於節省金錢,絕大部份人也想在交通上省點錢吧!Honda在北美推出了多款節能車,有Clarity Plug-In Hybrid,也有Accord Hybrid,這次測試的Insight Hybrid,是一輛是小型房車,Insight的定位是在Civic與Accord之間。

第三代Insight的外型設計,已是跟一般四門房車沒大分別,猶記得Insight初推出時,其蓋著後輪的設計並不討好,開它上街必引來途人指指點點。新Insight的前臉時尚,進風口欄柵上的一條鍍鉻飾條貫穿了兩個前燈組,頭燈是由多個LED燈組成的,是Honda及其豪華品牌Acura的標誌性設計;車尾燈組同樣是用上了LED,但設計較低調。

引擎+電動馬達

Honda Insight的動力心臟是第三代的Honda Hybrid系統,全名稱為Intelligent Multi-Mode Drive (i-MMD) Two-Motor Hybrid System,以1.5升直四i-VTEC引擎配雙電動馬達,總馬力輸出為151匹及最大扭矩197磅呎。Insight的引擎以串聯方式連接其中一個96kW馬達,可以同時輸出,或者直接轉動馬達充電;至於另一個馬達,只作為發電機及啟動引擎之用。至於行車的電動馬達,輸出為129匹馬力及197磅呎扭矩。引擎的開關也是頗寧靜,只是在冷車時震動較明顯。

Insight內置的電池組是由60個鋰電池(Lithium-Ion)單元(cell)組成,這套Intelligent Power Unit(IPU)設置於後座位下方,除了可降低重心,也可避免佔用行李艙空間,使Insight跟一般汽車一樣擁有一個完整的行李艙,有15.1立方呎的空間,也可將後座背墊放下,增加載貨量。

內裝設計

Insight的內部設計簡約,空間寬敞,白色搭配黑色的內裝,營造出更大空間感,總容量97.6立方呎的乘座空間,可最多載5人(包括駕駛者)。測試的Insight是Touring版本,駕駛席是電動8方向調節,而前座乘客則具有電動4方向調節。方向盤是跑車味的三幅式設計,備有眾多的功能鍵。方向盤後方的類似Paddle Shift的撥片,功用是用作啟動電力回收的力度,在下坡時減慢車速,又可增加電力回收。

變速按鈕是Honda的獨有設計,由前至後為P、R、N及D,按鍵大小各有不同,在變速按鈕右方,是一個長方形的平面,用作放置手機,但是Insight並沒有Qi無線充電功能,只有前方兩個USB端口,可用USB線為手機充電,或使用Apple Carplay 或Android Auto之用。行車模式按鍵也設在變速按鈕右後方,分別有「Econ(經濟)」、「Sport(運動)」及「EV(全電力)」3種。

行車模式

雖然行車模式有4種(包括一般模式),但實際上內裏設定更複雜:「EV Drive」是純用電力馬達帶動前輪驅動汽車,只適用於起步、輕度加速及剎車時使用,引擎在此模式是處於熄火狀態;「Hybrid Drive」仍是以電動馬達驅動,而引擎只推動第二馬達產生電力,以提供給行車馬達,多餘電力則會儲存於電池內,這個模式稱為串聯(Series Hybrid);最後的「Engine Drive」,就是將充電馬達與行車馬達以離合器連起來,由於充電馬達是由引擎直接推動,所以在此模式等於是引擎間接推動行車馬達,聯合出力驅動汽車,此模式也稱為平行Hybrid(Parallel Hybrid)。其中的能量流動與模式轉變是駕駛者難以察覺,行駛如流水般暢順。

中控台上方的觸屏,LX版Insight只有5吋,而EX或以上則有8吋。Honda汽車獨有的LaneWatch的盲點監察系統,它會在啟動右側指輝燈時自動開啟,在中控台顯示右側路面情況,減少碰到從後而上的騎車者。

HondaLink與同廠豪華品牌Acura的AcuraLink都是訂閱服務(Subscription),可提供保安和遙控等多種服裝,並可通過手機Apps操控。例如發生意外時,汽車自動傳送意外訊息及地點,讓訊息中心可協助報警;也可以遙控開關車門等。Honda Insight也備有智能車匙,除了可不用按鍵便可開啟車門,又可用車內的「Power」鍵打火及熄火,智能匙上又有「Remote Engine」功能,可遙控啟動引擎,在冬天時將引擎預熱之餘,也會為車廂預熱。如果Insight是一輛節能車,耗油量相信是消費者最關心的,實際試駕時最佳的耗油量可以達到48英里/加侖,但一般也是在41到42英里/加侖,與官方數據差不多。◇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