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用人才是劉邦得天下的一個重要原因
重用人才是劉邦得天下的一個重要原因

公元前二零六年十月,劉邦入咸陽,秦朝滅亡。緊接著,項羽和劉邦開始了長達四年多的楚漢相爭。總打敗仗的劉邦越戰越強,而戰無不勝的項羽卻越打越弱,最終在垓下全軍覆沒,項羽自己也自刎於烏江。劉邦隨之登基稱帝,大漢開國。劉邦本是一介布衣,既沒文化又武功平平,為何最終能稱霸天下呢?

項羽死後,劉邦將項羽封為魯公,等於是把他的王爵降到公爵。將項羽下葬時,劉邦親自致祭,哀痛哭泣,命令士兵保護項羽的家屬,同時把項伯等四位項羽的親屬給以加封,態度十分客氣。

◎劉邦定陶奪軍

劉邦凱旋之後回到定陶,故技重演,再次突然闖入韓信的軍營,拿走了韓信的帥印。這說明劉邦對韓信懷有戒心。其實這種不信任,在韓信剛剛占據齊國的時候,就已經埋下了種子。

當時韓信在占據齊國的時候,給劉邦寫了一封信說,齊這個地方叛服不常,如果不封一個王的話,無以鎮守,因此希望劉邦將他封為假齊王,也就是代理齊王。

劉邦接到信後,氣不打一處來,就開始罵上了。為甚麼呢?當時劉邦和項羽在滎陽僵持不下,已經一年多的時間,因此劉邦就說,我在滎陽這個地方,日夜和項羽苦戰,等著你韓信來救我,現在你有一點坐山觀虎鬥的感覺,而且竟然還要我封你做齊王。

劉邦的旁邊當時站著兩個人,一個是陳平,一個是張良,看到劉邦生氣要罵韓信,兩個人就各踩了他一腳。張良趴在劉邦的耳朵邊上對他說,現在韓信的軍事實力這麼強,他如果真的稱王,你擋得住嗎?你下命令,他不聽你的,對吧?打他,你也打不過。既然阻止不了,何必不做一個順水人情呢?

劉邦立刻反應過來,轉口說道,大丈夫打了勝仗,要做就做真王,做假王多沒意思,乾脆我就封你做一個真齊王。於是,劉邦正式封韓信為齊王。但是劉邦心裏邊肯定埋下了很多的怨氣,所以這一次就一下子把韓信的帥印給奪了,然後把韓信從齊王改封為楚王。

◎韓信千金酬漂母

韓信是楚人,被封為楚王,也算是衣錦還鄉。韓信回到了楚國都城下邳之後,就去找當年曾經對他有恩和與他有怨的人。

當年對他有恩的人,主要是一位漂母。韓信年輕時,有一段時間衣食無著,到河邊去釣魚,魚釣不上來,就沒有飯吃。在河邊洗絮的一個大娘心疼他,就一連幾十天的時間,帶飯給韓信吃。韓信當時曾經跟漂母說過,將來有一天我如果能夠出人頭地,一定會回來報恩。所以這一次韓信「千金報德」,來見這個漂母的時候,給她帶了一千斤黃金,出手非常大方。

第二個對韓信有恩的人是下鄉亭長。韓信遇到漂母之前,下鄉亭長曾有一段時間叫韓信去他家吃飯,下鄉亭長的老婆很不高興,趁韓信來之前,就讓全家把飯在床上吃完再起床。韓信明白她的用意,一怒之下,離開了這個下鄉亭長的家。

這一次韓信回去之後,又找到了那位下鄉亭長,賞了他一百錢,算是還了飯錢。他說,你是個小人,做好事做不到底,所以就給你一百錢。

這兩個人,畢竟曾在韓信最困難的時候幫助過韓信。那麼還有一個與韓信有過節的人,就是那個當年讓韓信胯下受辱的人。

韓信找到了這個人。這人見韓信如今已是楚王,心裏十分害怕。韓信對手下的將領說,這個人是個壯士,當年他污辱我的時候,難道我沒有機會殺了他嗎?但殺他之後又能怎麼樣?沒有意義,不過是出了一時的惡氣而已,我忍了,才有今天的成就,所以我要感謝他。韓信將此人封為楚國的中尉,相當於楚國首都的警備司令。韓信此舉,留下了以德報怨的佳話。

韓信公元前202年2月在楚地稱王,大概做了10個月的楚王。

那麼劉邦呢?劉邦在消滅了項羽之後,下令讓士兵退伍,命令很多士兵回到他們的家鄉去,讓他們好好回家種地、過日子。

◎大漢開國 定都洛陽

公元前202年二月三日,劉邦在山東定陶稱帝,將都城定在了洛陽。

5月份的時候,劉邦在洛陽的南宮大宴功臣,這是一場盛大的宴會。當時,楚漢戰爭剛剛結束不久,所以大家談論的話題都圍繞著這場戰爭。劉邦鼓勵大臣們暢所欲言。他對大臣們說,你們說說為甚麼項羽會失去天下,而我劉邦會得到天下呢?

當時有兩位大臣首先站起身來,這兩個人一個叫高起、一個叫王陵。他們如果不是跟劉邦很熟,就是喝多了,所以說起話來很不客氣。他們說甚麼呢?說「陛下慢而侮人」,陛下您對別人很傲慢,而且特別喜歡辱罵別人。但是陛下有一個長處,甚麼長處呢?只要打下城池,獲得的利益,您總是把這些利益和功臣們一塊兒分享,所以大家願意為陛下效命。項羽這個人不行,他太摳門,而且項羽對其他有能力的人,總是抱著一種妒忌和懷疑的態度,怕別人搶了他的風頭,或者覺得有能力的人難以控制,所以這就是為甚麼陛下會得到天下,而項羽會失去天下。

劉邦說,你們說的都不對,為甚麼我能得到天下呢?劉邦說:「運籌帷幄之中 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論在帳幕中謀劃策略,掌握千里之外的作戰形勢,打勝仗,我不如張良。「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論治理國家,安撫百姓,為軍隊提供軍餉,保證運糧道路暢通,我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傑,而他們能夠為我所用,這就是我得天下的原因。「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而項羽只有一個人才,就是范增,可是項羽不聽他的,所以項羽就失去了天下。

一個好的領導不見得自己的能力非常強,但一定要會用人,有足夠的個人魅力,把大家吸引過來,同時又能夠把每一個人的能力充份發揮出去。

劉邦所說的三位人傑,張良、蕭何、韓信,那是第一等人才,而劉邦手下其他的人才也不少,比如說陳平、 周勃、 樊噲、夏侯嬰、彭越、英布等等,都是一時之選,包括後來劉邦稱帝之後重用的劉敬、陸賈、叔孫通,也都是人才,都能夠為劉邦所用。這些人幾乎每個人都在關鍵的時候,給劉邦出了非常好的主意,劉邦都採納了。正因如此,劉邦總是能夠做出一個正確的決策。

而這些人的出身,幾乎沒有一個是好的。張良是一個沒落貴族,祖上五世相韓,在韓國滅亡之後,家族敗落;蕭何是縣政府的秘書;曹參是一個獄吏;夏侯嬰以前是趕車的;灌嬰以前是賣布的 ;彭越、英布以前都是強盜;陳平是個遊士;樊噲以前是殺豬殺狗的;周勃是家庭手工業者,以編竹器為生,誰家要辦喪事,周勃就去給人吹小喇叭,賺一點錢。

這些人都是社會最底層的人,劉邦把他們能夠聯合起來,不拘一格,各取所長。懂得重用人才是劉邦得天下的一個重要原因。◇(待續)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