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12月24日報道說,雖然美國人還是很喜歡中餐,但美國的中餐館卻越來越少。

過去五年,美國主要大都市地區的中國餐館的比重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後代無人能接下家庭餐廳。

據餐館點評網站Yelp的最新數據,美國前20大城市的中餐館數量一直在下降。五年前,這些城市的所有餐館中平均7.3%是中餐館,而現在只有6.5%。這意味著,在這20個城市總共增加了1.5萬多家餐館的同時,中餐館卻減少了1200家。

即使在美國最老的唐人街所在地三藩市,中餐館的比例已從10%下降到了8.8%。

這種下降並不是需求減弱。美國人對中餐的興趣依然強勁,Yelp上中餐館的平均瀏覽量並沒有出現下降,平均評分也沒有下降。

相比之下,其它亞裔餐館,如印度、南韓和越南餐廳的比例,其中大多數也是亞洲國家的移民擁有和經營,卻在全美範圍內保持穩定或略有增長。

另外,不斷上漲的房租和外賣應用軟件,對移民的收緊以及對會計的嚴格規定,雖然對這些依賴現金交易的餐館更困難,但這對所有餐館的影響都存在,不能單單用來解釋中餐館的關閉潮。

《紐時》報道說,一個很大的原因是第二代華人的經濟流動性。當中國移民的子女已融入美國經濟,將不太可能接管其父母的餐館。

文章引述《紐約時報》前記者詹妮弗·李(Jennifer 8. Lee)的話說:「中餐館的關門趨勢,反映出一段成功的故事。這些人在美國落腳後開餐館,為的是後代不用幹這個,現在他們的子女都不以此為生。」

李女士表示,這些中國移民來美國不是為了當廚師,烹飪只是他們謀生的方法。

同樣的,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教授珍妮弗·李(Jennifer Lee)也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講,華人子女在恢復父母作為第一代移民失去的地位,「他們的目標從來都不是繼承父業」。

如果華人子女也成為企業家,那麼他們往往在技術或諮詢等行業,而不是在食品服務或美甲沙龍工作。

文章用紐約哈德遜谷華人餐廳Eng’s老闆湯姆·薛(Tom Sit)的經歷,介紹在經營40多年後,他開始認真考慮退休。

雖然他真的把Eng’s交給別人,他一定會想念他的客人,想念經營這個餐館的日子。但薛先生表示,他也為女兒們自豪,她們在美國出生,是受過教育的專業人士,正在從事自己選擇的、喜歡的工作。

「我希望她們的生活比我好」,薛說,「過上好的生活。她們做到了。」#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