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11月24日),香港將舉行區議會選舉,這是香港自6月爆發大規模反送中抗議以來,所舉行的首個主要選舉。
分析認為,本次區議會選舉被普遍看作是親民主的反對派與政府支持者公開爭奪民意的戰場。反對派對選舉充滿信心,但他們同時也擔心,港府可能會以持續抗議為藉口取消選舉。
歐盟外交事務高級專員蒙格里尼(Federica Mogherini)11月19日發表聲明指出,香港政府必須做出最大努力確保11月24日區議會選舉如期舉行。「這將是為保障行使民主權利釋放的強烈信號,而這一權利是香港基本法明文規定的。」蒙格里尼說。
一般來說,香港區議會選舉很少受到太多關注,而今年卻成為全球的一個焦點。那麼,這次選舉到底有甚麼特別之處,為何重要?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
香港史上首次452個區議會民選席位全部重選
周日將舉行香港主權移交後的第六屆區議會選舉。香港目前分為18個區,每區都有屬於自己的區議會。區議員選舉每4年一次。2015年的選舉在18個區共新產生431個民選議員。《華爾街日報》稱,2019年是首次對所有452個民選議席進行選舉。許多候選人是第一次進入政治生活的年輕人,他們對與港府和北京結盟的建制派競爭對手提出了挑戰。
452個民選議員連同27個「當然議員」,18個區的區議員總計有479個議席。「當然議員」只在新界的9個區議會出現,分別是每一區內各個鄉事委員會的主席。
《華日》報道,香港法律教授戴耀廷強調,這是史上首次452個民選席位全部要換掉。
抗議事件促更多年輕港人參加投票
香港政府統計數字顯示,自從上次在2015年舉行區議會選舉以來,這次註冊投票人數從370萬上升至410萬,是近年最多。
大部份新增選民都是年輕人。36歲以下抗爭者的骨幹約佔註冊選民的四分之一。增幅最多的是18至20歲的選民,增加約58,000人。
香港理工大學的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認為,這顯示年輕選民近來對選舉心態的改變。他接受BBC中文訪問時指出,香港過去數年發生多次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被取消資格的事件,令許多人不再信任選舉制度。
「但經過近期的事情,另一種情緒湧現,大家會覺得如果選舉陣地也失去,就甚麼都沒有,因此這次多了許多人登記做選民。這反映修例事件讓大家看見,如果放棄投票權,任由體制讓建制派壟斷,其實十分吃虧。」
這次區議會選舉為何重要?
通常,18個區的區議會選舉很少受到關注,但今年卻吸引全球人的眼球。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民主派候選人希望贏得決定性勝利
11月24日的區議會選舉已經成為尋求民主的抗爭者想要抓住票箱、以期使其抗議合法化的關鍵戰場。
目前,親港府的建制派佔區議會多數席位,隨著香港抗議的持續進行,民主派候選人希望,這次大選會對他們有利。
民主派候選人希望在公眾對政府和警察的暴力行為憤怒的支持下,贏得決定性勝利。
《華日》報道,香港法律教授戴耀廷說,今年區議會選舉的多元化代表給民主帶來了福音。他曾呼籲更多人競選區議會席位。
他說,雖然區議員負責處理的是日常事務,例如在哪裏設置燈柱或區域巴士站,但他們對當地事務有影響,並為在香港建立民主制度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2、選舉將成為衡量社會情緒的重要指標
多家媒體分析,這次選舉結果能直接體現出選民對親北京港府的認可程度。
BBC指出,11月24日的選舉被視為選民對特首林鄭月娥政府的一次考核,也是對一直支持港府修訂《逃犯條例》的建制派的一次挑戰。
《華日》稱,這次選舉可能為港民提供一個政治渠道,以緩解抗爭者與警察之間長達數月的暴力衝突後的沮喪情緒。
雖然區議會是一個主要負責地區市政、交通等問題的地方議會,政治色彩有限,但《華日》認為,這次選舉將被視為一次對香港近期政治危機的全民公決。民意調查顯示,大多數港人認為,導致香港長達5個多月的抗議活動、把香港推向衰退的長期抗議的責任在於香港政府。這次投票將更準確的反應人民的情緒。
香港中文大學政府與公共管理學院高級講師蔡子強表示,從歷史上看,當政府沒有受到公眾的歡迎時,民主派就會在選舉中獲得更好的成績。「經過將近半年的抗議活動,這次選舉將成為衡量社會情緒的重要指標。」
《香港自由新聞》(HKFP)表示,投票站將在周日上午開始開放,這將會是一次對特首林鄭月娥和她所領導親北京政府的民意的一個衡量指標。
3、親民主派若成為多數 意義重大
《華日》稱,如果周日的選舉順利進行,那麼親民主代表有望在今年獲得更多選票。據估計,親民主人士將需要獲得目前其所擁有的約兩倍的席位才能成為多數。 如果這種情況發生了,他們將能夠對負責選舉香港特首的選舉委員會施加更大的影響。該委員會多數是親中共委員。下屆特首選舉將在2022年舉行。
民主派立法會議員朱凱迪認為,在區議會選舉中,若民主派成為多數,將會大大影響選舉委員會中非親中共人士的力量,這對北京來說是一個真正的威脅。朱凱迪也在競選區議會的席位。
區議會選舉是選民選出最直接代表。儘管就其候選人和所產生的代表來看,區議會選舉算是中國領土上最具開放性的選舉,但香港官員確實對候選人進行篩選,並可以將候選人的資格定為無效。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成為今屆區議會選舉是唯一一位「不符合資格」的候選人,被剝奪參選權利。
《香港自由新聞》援引政治分析人士Dixon Sing認為,今年這次選舉是民眾對香港政府處理「關於引渡(法案),民主以及警民衝突所帶來的動盪的「一種公投」。
Sing說,在該市最自由的投票中,在基層取得重大勝利,可能有助於動員親民主團體參加明年的議會選舉。
親民主政治評論員鄭宇碩表示,這次選舉就是一個政治晴雨表。民主派陣營當然希望向世界和中共領導人展示,選舉結果能證明其尋求民主的行動得到人民的支持。
鄭宇碩認為,對於主導區議會建制派的打擊將會令港府感到尷尬,並反駁了北京宣傳的「少數激進分離主義者與外國黑手勾結,沒有受到多數人支持」的說法。
區議員的影響力不止於區議會
BBC報道,香港區議會是地方的行政機關,主要工作是就市政、地區交通等日常生活事務向政府提供意見,但區議員的影響力不止於地方市政事務。立法會部份議席、以至負責選出特首的選舉委員會部份委員都會預留給區議員主席,因此這次選舉對明年的立法會選舉和2022年的特首選舉都會有影響。
例如,立法會其中兩個功能組別都只能由區議員擔任,在70席的立法會中佔有6席。其中一席由區議員之間互相提名、投票選出,而另外5席由區議員之間互相提名,之後交給大部份選民投票選出。
另外,近年多區的區議員都就香港的政治問題向自己所屬的區議會提出動議。例如,灣仔區區議員楊雪盈今年6月曾經動議,譴責香港警方處理6月12日應對示威的手法,但議案沒能得到其他議員的支持。
這次選舉是近年來競爭最激烈的一次
反對《逃犯條例》修訂風波顯示香港議會被支持修例的建制派把持的問題,民主派人士期望藉參選打破制度壟斷。促使本次區議會選舉出現1099名候選人競逐452個地區議席的情況,即2.4人爭逐一個議席,而且是第一次出現沒有選區的候選人可以自動當選的情況。
自動當選是指一個選區只有一名候選人報名,因此無須舉行選舉,例如2015年的選舉就有68個選區只有一名候選人,這68人全部無須經過投票,就能成為區議會議員。#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