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覽北京中軸線上的古建築群,呈現出巨龍鎖珠之勢,演兩儀、四象、八卦之象。
2003年,一組在北京城上空遙感航拍的照片引起了人們的格外關注。地質礦產部地質遙感中心的專家,對此進行了深入研究,他們將遙感照片與歷史資料相互印證,驚奇地發現,明代北京城的設計建造中,暗含著兩條巨龍的造型——一條是水龍,另一條是陸龍。
古代建城者的圖紙早已消逝,學者們試圖依靠現代的科技手段,還原出古人最初的意象——南海是水龍的龍頭、湖心島恰好是龍眼、中南海和北海構成龍身、什剎海則是龍尾,頗富動感。陸龍俯臥在北京的中軸線上,天安門宛若龍吻、金水橋為龍的頷虬、東西長安街彷彿龍的兩條長鬚、從天安門到午門一帶是龍鼻骨部、太廟和社稷壇如同龍眼、紫禁城恰似龍的龍骨龍身、四座角樓好像是龍的四爪,伸向八個方向;景山、地安門大街和鐘鼓樓構成龍尾;而龍頭前方的寶珠,正是正陽門。
通覽北京中軸線上的古建築群,呈現出巨龍鎖珠之勢,演兩儀、四象、八卦之象。
這一發現揭示了古代建築中城、台、門、闕間神秘的聯繫,也引導我們從信仰、文化和歷史的角度,走進這座古老的城市。
如今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明、清時期的北京城所有留下來的宮殿建築群、城垣遺址,基本上是在元大都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在《馬可波羅遊記》中描繪了東方一個無與倫比的城市——大都城,在馬可波羅的筆下,大都城「其美善至極,未可宣言。」
雖然我們已經無法領略當年的輝煌,但是,從現存的明、清北京城的建築遺存,足可以讓我們為600年前的城市建築而感到自豪。
在元大都的設計中,主要的設計者劉秉忠秉承了儒家思想,按照《周禮‧考工記》對都城的設計理念:「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市朝一夫。」同時又融合了道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
整個北京城牆方正、街道平直寬闊,紫禁城東面為祖廟、西面為社稷壇,景山前的紫禁城是朝廷,後面是大運河的終點後海——是北京的主要交易市場和民居生活區域。朝廷、宮室、市場各佔地一百畝左右。
城市等級秩序嚴格。分為內城、皇城、宮城。全城以中軸線為中心,形成北京城的脊柱。城市的中心是金碧輝煌的皇宮建築,西側有三海組成的宮苑,以它的特有景觀和柔美調劑了中軸線的單一。宮殿四周是井然有序的街道和胡同,胡同的布局均在大街兩側,居民在胡同居住,安寧祥和。
由於城市的大街多是南北走向,大街上的店鋪及酒樓、餐館東西排列,給人以井然有序的感覺。
廟宇、寺觀以其獨特的建築形式星羅棋布在北京城中,宮殿以外的灰色調民居襯托起宮殿的紅牆金瓦,更顯恢宏。與金碧輝煌的皇城相比,散置在城市四處的廟宇、寺觀可以感受到這座城市的靈魂,其祭祀多用各種祭壇,如「日、月、天、地、先農、先蠶、社稷」及太廟、文廟等。
其中「垂教天下」、「君臨天下」、「與天相合」的內涵,均具有民族文化的特色和風水上的深意。而在這眾多的廟堂和祭壇中最具代表性的要算是天壇了。
一、 邦國的信仰元素
著名的萬曆十五年(公元1587年)是一個旱災之年,明神宗朱翊鈞徒步從紫禁城沿南中軸線走到天壇圜丘祈雨,又步行回宮,希望以此來表示對上天神的虔誠。身披藍屜的四頭導象和戴著精美象鞍的五頭寶象引導的數千人儀仗隊,緩緩地穿過繁華的街市,錦雲緞海如濃雲飄過,在乾裂的土地上盪起陣陣塵煙。
天壇,是明、清帝王祭天的場所,也是迄今在神州大地上唯一完整保留下來的一座古代祭天建築。明成祖朱棣在營建北京時,天壇便和先農壇、社稷壇、太廟等建築一起規劃,並於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第二年春正月「甲戌」日,朱棣「大祀天地於南郊」。這是在天壇舉行的第一次祭祀活動。
以天之子的身份自居的皇帝,必須順天牧民,與上天保持密切的聯繫,而祭天建築,無疑是帝王與上天對話的平台。在這裏,帝王得到上天的授權和啟示來統治萬民,並傳達上天的意志。開朗宏闊的空間背景,級級升高的祈年殿和圜丘,使得天子與上天之間建立了溝通渠道,使他們能夠穿越遙遠的時空,聽到彼此的心聲。
時至今日,當人們站立在圜丘中央仰望蒼穹,也會感覺到與天的接近。一個邦國、一座城市的信仰,通過建築,對主題進一步烘托。
圜丘上層台面中心凸起的圓石叫「天心石」,又叫「太極石」和「億兆景從石」。人站在上面講話,會感到一種奇妙的聲音共鳴。清末人士金梁曾經著文,想破解這困擾了幾百年的奧秘,但是一位高德大師則一語道破天機,「天心石」的位置是另外空間的通道。
古人們把聲音的秘密藏匿在靜默的石頭間。天壇的古建築中,蘊藏著同樣玄妙的聲學設計,以呼應天、人對話的主題。我國有四大聲學建築,天壇居於首位。另三處是:河南蛤蟆塔、四川石琴和山西鶯鶯塔。而天壇中最有名的,恐怕就是回音壁了。
回音壁,是「皇穹宇」(初名「泰神殿」)的圍牆,它們同樣建造於嘉靖年間。圍牆用山東臨清的城磚對縫砌成,這種磚質地極佳,敲之有聲,斷之無孔。人們站在牆下的竊竊私語,即使相隔很遠也能彼此聽到。
讓回音壁傳遞聲音的最好位置,是在東、西配廡的後面,廡殿遮蔽了彼此的身影,但聲音卻能穿越60多米的時空間隔神秘相聚。◇(待續)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