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持續放緩、信貸緊縮的加劇和貿易戰的不斷升級,給中國的民營企業家帶來巨大壓力,民企的發展舉步維艱。今年以來,中國具有政府背景的買方搶購民企股份的現象比往年明顯更加突出。專家擔憂中共國企「吃掉」民企後會沿襲國企效率低下的管理模式,從而進一步削弱中國經濟的活力。

《自由亞洲電台》10月1日報道稱,近年來中國民營企業所處的困境在多個方面顯現,而「國進民退」已成趨勢,有中共政府背景的買家搶購遇困民企股份的現象越來越嚴重。

《華爾街日報》在相關報道中引用了惠譽評級(Fitch Ratings)的數據來說明當前國企收購民企的速度已經「創紀錄」。

統計數據顯示,僅今年1月至6月期間,中共政府支持的買家就購買了47家上市民營公司的股份。而去年全年此類交易僅為52筆。

該報道表示,過去幾十年國有企業的重要性有所下降,這反映在其所佔有的勞動力或資產份額等指標上,但近期有政府背景的買家搶購民企股份的風潮卻表明,情況已出現了逆轉。

該報道說,由於獲得廉價銀行貸款和其他類型融資的機會相對更少,加上還受到中共政府降低污染和抑制生產過剩舉措的擠壓,中國民營企業一直處於弱勢地位。但中共國企通常在效率或創新方面又低於民營企業,因此經濟學者擔心這一收購狂潮可能會對經濟增長帶來新的拖累。

但報道同時也猜測,這些收購似乎是出於維穩的考慮,而不是刻意削弱民營部門的戰略。

此前,中國(深圳)發展研究院院長樊綱就曾在2018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在國有資本相對強勢的情況下,一個令人擔心的現象是國企收購民企股權後將原有的管理方式引入民企,不利於民營經濟的活力。」

據中共官方公佈的統計數據,截至2017年底,民營企業仍然佔據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量中的60%,佔據中國新增就業中的90%以及財政收入中的一半以上。但是,中國民企同時也面臨著日益加劇的融資困難、稅費高昂,以及中國政府在鋼鐵、煤炭等行業削減過剩產能的舉措等帶來的系統性壓制。

對此,英國《金融時報》曾報道說,中共政府支持的買家入股民企,雖然看似可以幫助民企緩解資金短缺的燃眉之急,但是國企「吃掉」民企之後,很可能會沿襲國企效率低下的管理模式,而這必然削弱中國經濟的活力。

報道引述中國(深圳)發展研究院院長樊綱在2018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的一次講話指出,「在國有資本相對強勢的情況下,一個令人擔心的現象是國企收購民企股權後將原有的管理方式引入民企,不利於民營經濟的活力。」

事實上,近年來中國大陸國進民退的情況日趨嚴重。就在今年9月下旬,河南、廣東、陝西、貴州、杭州等地政府已經相繼下令,向當地的重點民營企業派駐「政府事務代表」,被認為是變相重返上世紀五十年代「公私合營」的一個苗頭,網絡社交媒體上眾多網民紛紛質疑中共政府或許正在試圖吞併民企。因此,也有輿論認為,中共國企大肆收購民企股份的做法,屬於一種掠奪民企的「割韭菜」行動。#

(轉自新唐人電視台)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