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不肖分子的詐騙套路不斷升級。近日,陸媒披露了一起「退款騙局」案件,該詐騙手法令人怵目驚心。
據微信公號「首席財經觀察」報道,近日,蘇州的張女士花26元(人民幣,下同)在網上買了一件嬰兒用品,幾天後,自稱是網購平台的「客服」給她打電話,說商品質量有問題,要給她退款並雙倍賠償。
「客服」小姐將張女士網購的商品名稱、型號、訂單號、收款地址和電話,都一一對上,張女士心中認定對方就是平台客服人員,因為她買的這個商品從來沒有向外人說起,更沒有洩露訂單號之類的個人信息。
雙方互加微信後,「客服」說平台會退款給她,但需要驗證碼。此時張女士已完全放棄了戒備。
沒過多久,「客服」再次打來電話,說退款出現了問題,不是退不了,是退多了,並說財務是新來的,操作失誤,多轉了幾千塊錢到張女士的帳戶,希望張女士將錢退還,張女士一查,發現自己帳戶確實多出了5200元,於是將錢退給了「對方」。
沒過多久,同樣的說法和結果再次發生,張女士帳戶上又多出了一萬多塊,她又將錢退給了「對方」,總共是19,800元。
可沒過多久,張女士就收到了一條短信,稱張女士剛剛在網貸平台上成功辦理了一筆19,800元的貸款。張女士徹底崩潰了。
張女士恍然大悟,原來,退給「客服」的錢,並不是甚麼新財務、誤操作,就是張女士自己網貸的錢。即張女士被騙了近2萬元,而且這個錢還是自己「親手」在網貸公司借的錢,然後全部轉給了騙子。
目前該案還未破案。
其實,大陸類似的「退款」騙局不是第一次發生,也不是2019年才發生。
2017年8月18日,《成都晚報》報道,當年7月20日10時許,事主楊某接到一個自稱淘寶商家的電話稱,他在店內購買的產品有嚴重的質量問題,為此商家特地提供專門的自助退款平台,聲稱必須按照指引操作才能順利退回款項。很快,商家發來一個鏈結,自稱是專門的自助退款平台。
事主根據對方的指引,點擊鏈結後卻下載了多個分期借貸平台。對方自稱這幾個平台是商家的官方自助受理平台,裏面顯示的額度是商家的可用金額,要求事主將這幾個平台的可用金額借貸轉入自己銀行卡後,再將產品應退金額扣除後的剩餘金額轉入商家帳戶,以此完成退款。
事主輕信後,按照對方指引在幾個平台分別借貸了32,449元,然後按照對方電話提示通過微信多次掃瞄對方發來的二維碼進行轉帳,直到他發現銀行卡內被扣35,441元後才驚覺被騙了。
報道說,這實際上是事主將自己借的錢轉給騙子,即使口袋沒錢也會被騙。
在這些騙局中,騙子能屢屢得手的殺手鑭就是消費者的網購信息。那麼消費者的這些信息到底是如何被洩露的,又是怎樣到騙子和推銷者手中的呢?
中國互聯網網絡信息中心數據顯示,截止到2018年底,大陸手機網民共8.17億,無論是購物、支付、定位,個人信息都會在互聯網上留下痕跡。這些個人私隱則被明碼標價,在黑市上販賣。
2019年上半年,大約有8億條個人信息在暗網上出售,7億個郵件地址及密碼被竊,6億中國人的簡歷被洩露,被公開的不止是姓名、電話,還有身份證號、戶籍、家庭住址,甚至購物信息和訂單號,物流信息……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網絡黑色產業「從業者」已超40萬,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在此利益鏈上,很多個人信息被打包出售,低到1分錢就可以買到一條個人數據。
2016年,陸媒曾報道,一從事網絡安全的團隊表示,他們已輕鬆搜索出高達8.6億條個人信息數據,包括用戶信息、帳號密碼。他們主要是通過百度、搜狗等搜尋引擎,還有一些「黑客」站點、安全媒體網站、社工庫網站獲取信息。
部份數據販子稱,他們手上有各地區各行業的各類數據,學生的電話數據、股民的帳戶數據、機票數據、網絡購物數據、新生兒數據、保健數據、淘寶數據、老人數據……信息成為無本經營的「秘訣」。
該安全團隊還介紹,騙子購買到個人信息後,會對不同用戶布下圈套。
這也證明,大陸的相關法律形同虛設。#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