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明月是個永恆的主題,千百年來她一直是文人墨客筆下所吟詠的對象。在詠月中傾注了文人們的愛恨情愁,描述了他們人生中的悲歡離合,同時也展示了他們的人生坎坷。月亮在中國文化中具有很豐富的象徵意義,月光是美麗純潔的象徵,她創造了許多優美的意境,同時月亮也是人們相思情感的載體,她寄託了戀人之間的相思,表達了人們對故鄉和親人朋友的懷念。那高懸於天際的月亮,自古以來也引發了人們的哲理思考,當遊子們遙望夜空,看見朗朗明月之時,心中總是引起無限的遐想。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出自於唐朝詩聖杜甫的〈月夜憶舍弟〉,原文是:「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露從今夜白」說明了當時的時令是白露,葉上的白露從今夜開始,才發現是白的。「月是故鄉明」則說天上的月亮還是故鄉的比較明亮。古人都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人們常用「月圓、月缺」 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經常以明月來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特別是每逢中秋來臨時,賞月談月便成為人們久談不衰的話題。
碧空如洗,圓月如盤。人們在盡情賞月之際,會情不自禁地想念遠遊在外、客居異鄉的親人。在思鄉人的眼裏,故鄉的月色總是格外明亮。杜甫一生歷經坎坷,飽嘗生活的磨難,體味人世的悲辛。在杜甫的詩作中,有許多描寫月的詩句,他的詠月詩大約有一百多首,有很多妙語佳句,傳誦千古。其中有「楓林纖月落,衣露淨琴張」的恬靜優美,也有「夜深經戰場,寒月照白骨」的戰爭悲憤;有「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的拳拳忠心,而這首「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則表現了對親人的悠悠深情。杜甫的詠月詩,是杜甫一生經歷的反映,折射出那個特定時代的種種風貌,體現了一代詩聖的情感波瀾。
杜甫一生顛沛流離,漂泊不定,經常遠離故鄉遠離親人,他對於自己的家鄉和親人思念情切,刻骨銘心。〈月夜憶舍弟〉就是這方面的一首代表作。在戰亂威脅之下,杜甫心繫故鄉與諸弟,在白露節之夜的月光之下與孤雁聲中寫了以上詩句,露與月的夜景中蘊蓄著無限深情。全詩以清新的語言抒發了詩人處在國破家亡遭遇中的痛苦之情,表達了他與諸弟深摯純潔的友情,可謂是字字傳情,句句達意,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大義情深,是中國古代文化中的主旋律。為人在世,誰都無法抹去對故鄉和親情的記憶。而把故鄉和親情與美麗的月光聯繫在一起,就能在人們的心靈深處引起強烈的共鳴,這就是古詩名句可以千年不衰的原因所在。◇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