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神話傳說中驍勇善戰的二郎神楊戩,演出力劈桃山,救出被壓在山下受難的母親、收服危害人間的七個妖怪的動人故事。

楊戩的威武神勇,被姜子牙讚為「智勇雙全」。

新紀元、SHUTTERSTOCK
新紀元、SHUTTERSTOCK

台灣交趾陶開山匠師葉王,讓泥塑的楊戩穿上古銅色戰甲,手執三堅兩刃槍,挺立沙場。楊戩戰袍鏤上花紋圖騰,頂戴帽緣綴點著一圈釉彩胭脂紅,下襬朵朵的胭脂紅釉彩也引人目光。

經歷了兩百年的歲月滄桑,袍緣的濃綠釉彩雖已剝落,在台灣台南縣學甲鎮慈濟宮依然煥發著英姿神采。慈濟宮葉王交趾陶文物館解說員楊宜蓉說:

「胭脂紅代表人物特殊的身份地位,楊戩盔甲上有杏黃色、碧海藍等裝飾的圖案,胭脂紅更襯托出陶偶的亮度,顏色鮮而不俗,釉色久看不膩,蘊涵著歲月累積的亮度。」

三英戰呂布 述說英勇忠烈

嘉義市東郊的半天岩紫雲寺,翹曲的正脊上陶塑龍鳳正張牙舞爪,在早晨的陽光裏閃爍豔麗的色彩。走進寺裏,仰望鐘鼓樓,水車堵上展示著葉王雕塑的《三英戰呂布》交趾陶,呂布御馬揚鎗,色彩斑斕的領巾正逆風招展,與圍戰的劉、關、張三位陶塑人物向世世代代的民眾展示著三國人物的英勇忠烈。

中國古典小說《三國演義》裏「虎牢關三英戰呂布」一回,敘述關雲長斬華雄後,董卓同呂布率兵親臨虎牢關,袁紹亦分八路迎戰,呂布率降軍殺死諸侯大將多人,張飛為救公孫瓚飛馬出戰,與呂布鏖戰多時仍不分勝負,雲長見此情況,急忙舞動青龍偃月刀夾攻,仍打不倒呂布,劉備接著也執起雙股箭驅馬助陣,三人圍戰呂布,八路軍兵一齊追趕,呂布終漸不支,只好蕩開陣角,飛馬逃回關上。

《合境平安》呈現廟宇間的歡欣

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出生的葉王,自小受到從事寺廟陶塑的父親影響,喜歡用陶土捏塑中國戲曲人物,並從廣東陶匠學習了彩釉窯燒技法。葉王創作的鼎盛時期從清道光末年到咸豐、同治年間(公元1851~1874年),迄今交趾陶作品已聞名世界。

其創作的內容涵蓋了「竹林七賢」、「八仙過海」、「二十四孝」等中國歷史故事,喜歡用對比鮮明的手法表現當時的社會,塑造的人物神態多變且兼具古意,表情或莊重或詼諧,妙趣橫生,特別是人物帶騎的神態,令人印象深刻。

像《合境平安》這兩尊作品,呈現了廟宇間的歡欣。楊宜蓉說:

「這個稱為平安的人物,瘦瘦的臉形獨具特色,手臂揚起的柔軟水袖,飄逸而自然,有被風吹動的感覺。胖胖的那一尊叫『合鏡』,身上的紋路畫功筆觸細膩,圖案複雜卻很美,自然地顯露出這位官人福態的肚子弧度;官帽捏塑得很立體,作工仔細,都點上了一圈胭脂紅釉彩。」

而且,「眼睛不是平面的,他的眉毛突出,眼窩凹進去,眼睛又凸出來,釉色雖然剝落褪色,沒有那麼亮,那是經過風吹日曬的結果,人物的神態仍然栩栩如生。」

創作來自生活體驗

葉王壯年期的雕塑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創作交趾陶,也從生活中隨機取材。至今,民間及陶藝界流傳了幾個有趣的故事。

有一次,葉王看見一匹馬從廟前經過,他就以馬作為雕塑對象。當作品完成時,那匹馬卻奄奄一息狀,當地人便說:是因為葉王把馬塑造得太神似了,以致奪去了馬的魂魄。於是葉王將這個作品擲毀在廟埕上。之後這匹馬精神抖擻起來,生龍活虎一般。這就是後來民間傳說的「葉王攝馬魂」的故事。

又有一次葉王到城隍廟建廟,遇到一位非常吝嗇的廟公,葉王看在眼裏氣在心裏,便把廟公作成勞苦的力士,立在墀頭上,附近居民看見了神似廟公的陶偶,紛紛竊笑不已。

還傳說葉王常看到廟宇旁有兩個喜歡抬槓的一胖一瘦和尚,便以胖和尚打哈欠的模樣為題材,捏塑出《肥瘦二羅漢》作品。

這或許是附會流傳的笑談,卻也告訴世人,葉王的創作來自生活體驗,以及他觀察世事人情的巧思。

唐朝大詩人李白醉酒的故事,久為後人傳頌。李白醉酒後步履蹣跚,倒頭睡去的醉態,到了葉王手裏,只是一攤李白斜臥時,身上皺褶而服貼的褂袍。從水褶的衣袖能夠看出,藏在袖裏的左手支撐在左腿上,而全身只露出右手掌溫順地貼著右腿,大軟帽下的臉龐紅透了泥土,只是衣服上的泥彩已見斑駁,聳起的左肩也掉落了一小塊。可李白醉臥了幾百年,仍然不改悠然姿態。

是否李白醉臥龍山後,真的看到了神仙世界,看到月宮仙女的曼妙舞姿,而寫下千古絕唱!?葉王創作的陶偶的酣醉神態,更讓人想像李白捧著酒罈踉蹌於黃花皓月下的天上人間景象。

憨番扛廟角穩固廟基

台灣早期先民從大陸渡海來台,篳路襤褸,為求生活安定,也帶來了信仰,村民們在村莊裏建廟,作為村民的信仰中心。當廟宇即將完工時,廟方執事總會要求裝飾師傅在山牆、墀頭或屋簷下,塑造一個《憨番扛廟角》的交趾陶。「憨番」象徵力大無窮,是能負重物的使者,喻為穩固廟基。

葉王塑造的兩尊憨番,面目黝黑,濃眉大眼,絡腮鬈鬍,有一個憨厚老實的胡貌梵相,奮力地扛著廟角,一副永不歇息的樣貌。

《八仙過海》的陶作主題有喜慶、祝福、祝壽的涵意,常作為廟宇建築的裝飾題材。葉王也有《八仙過海》的交趾陶留世。作品中鍾離權和何仙姑各帶領一名童子,騰雲駕霧;而韓湘子、曹國舅站立在鯰魚之上,一個吹笛一個唱和;張果老乘魚、李鐵拐踏龜、呂洞賓乘仙槎,神態自若;柳樹精隨伺掌舵、藍采和踏龜騎金蟾。

這種八仙乘騎真實水族的「八仙渡海」形象極為少見,卻表達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圓滿景象。

《七賢過關》趣味橫生

葉王的《七賢過關》陶作,整體看來趣味橫生。作品敘述魏晉時代「竹林七賢」騎著驢馬過陽明關的故事。膽小的驢子到了橋頭就不走了,任憑馬夫在前面使勁地拉,後面小童賣力地推,還是不動,坐在驢背上的老者也無可奈何。

馬夫撐著腿奮力拉著韁繩的姿態,以及驢背上老者的焦急神情,陶作刻劃得入木三分,雖然「七賢」已散失多尊,從人物衣冠間仍然能體現出魏晉時期「老莊思想」的風貌。

《紫氣東來》陶塑表現了道家的思想。老子歸隱時,騎著青牛西遊,路過函谷關,關令尹喜在前一日看見有紫氣自東方而來,知道有聖人將路過此地,而整日恭候。果然看見老子騎著青牛從遠方行來,尹喜殷勤招待,懇請老子講學留書,老子便揮筆寫下了五千字——就是至今流傳世間的《道德經》。然後尹喜隨著老子出關,一同仙去。

兩百年來,自從葉王在交趾陶偶點上胭脂紅釉彩,為陶偶人物增添高貴的氣質後,世世代代的匠師相繼開創了廟宇的交趾陶藝術。當你走進半天岩紫雲寺,走過三川殿,慢步鐘鼓樓下,抬頭就可以在墀頭、樑下或壁堵間,看見雕塑著歷史故事的交趾陶,演繹著忠孝節義的道理,將蘊涵的道德文化傳揚萬世。◇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