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當局前日(18日)頒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要將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等十一個城市一起納入發展,特首林鄭月娥昨日即呼籲港人要把握此機遇。不過民主派議員擔憂香港一國兩制被破壞,香港變成大陸城市,失去國際優勢。有專家認為,雖然計劃聯合粵港澳實力,本身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最大的憂慮在於體制的衝突。因為中共獨裁制度下,任何計劃也會變成「空話」和廢紙一張,只有中共體制解體,大灣區才有發展前景。

粵港澳大灣區包括香港、澳門,以及廣東省的深圳、廣州、珠海、佛山、中山、東莞、肇慶、江門、惠州九市組成的城市群,故稱「9+2」。大灣區的概念是由中共總理李克強於2017年3月兩會期間首次提出,親共人士亦爭相為大灣區規劃造勢,但拖了兩年,在中美貿易戰談判僵持不下才推出,被認為是想利用香港、澳門的優勢,試圖為「中共解困」的權宜之計,但成效存疑。

全份約2.7萬字的《綱要》,勾劃了粵港澳三地至2035年的發展路線,未來將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雖然細節欠奉,但《綱要》一出台,即引起香港市民包括泛民主派等憂慮,擔心香港地位被弱化,衝擊一國兩制。

特首林鄭月娥昨日出席行會時,主動回應大灣區風波。她指在「一國兩制」、三個關稅區、三套法律之下,《綱要》指出是有挑戰的,即是說既要保持「一國兩制」基本要求,又要發揮到優勢。她又反駁香港「被規劃」之說,指本港積極參與草擬過程,不同意是「被規劃」。又引用中共領導人在香港講過一句香港俗語「蘇州過後無艇搭」,聲稱要香港人把握機遇。據悉,中共發改委和三地政府,星期四(21日)會在本港舉行宣講會。

質疑林鄭月娥代表香港人

不過,民主派會議召集人毛孟靜議員反駁指,林鄭月娥無香港人授權其特首地位,「她說她代表香港人有參與談判,這是令人失笑。香港不單止被規劃,擺明被代表。你要問林鄭月娥幾十年公務員生涯,自己總結一下是否對得住香港人。」

毛孟靜批評,2萬多字的《綱要》是黑白顛倒、指鹿為馬,「你明明來侵害、衝擊香港一國兩制,但就講到好似來豐富兩制、高度自治內涵,任何正常人都不會相信這種反過來說的邏輯。它跟你說2035年大灣區就完全落成,但香港會去哪兒呢?整件事是將香港吸入一個黑洞,不單止中港融合,根本要將香港消失,去到2035年消滅我們的制度……現在一國兩制只是名存實亡。」

憂港變大陸三線城市

胡志偉(蔡雯文/大紀元)
胡志偉(蔡雯文/大紀元)

民主黨主席胡志偉議員以80年代港商北上尋求機遇的下場為例,很多港企被陸企取代,擔憂此模式在大灣區重演;又擔憂未來香港只能靠大陸的餘蔭生存,猶如籠內的金絲雀;更擔心香港日後會變成大陸的二、三線城市,並要下一代承受。他指,大灣區《綱要》中提到,香港要發揮「兩制」的作用,維護香港的特色、制度的優勝,但實際上兩制已不斷被中共政府破壞。

右為莫乃光(蔡雯文/大紀元)
右為莫乃光(蔡雯文/大紀元)

資訊科技界議員莫乃光強調香港的發展與大灣區城市之間的「獨特性」及差異,那是最重要的保障。他說:「上月底美國傳統基金會才將香港繼續評為世界最自由經濟體,同時我們見到在(《綱要》)規劃之中,甚至很多人覺得是被規劃的情況,國際社會對香港經濟自由度如何評價呢?」

設大數據平台 惹監控憂慮

他提醒港府在目前中美貿易戰期間,更要小心處理香港的國際地位,香港不要被視為是大陸的一部份:「雖然文件有提到要將香港成為一個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但實際上指出來的措施基本上幾乎全部是面向中國。例如中國各種國家實驗室可跟香港合作,很多研究基金會撥給香港機構,甚至叫香港年輕人上內地創業等,反而看不到國際化部份。這我認為香港人需要小心。」

另外,對於《規劃綱要》提到建立一個大灣區大數據分析平台,很多業界向莫乃光反映要非常謹慎處理,「因為始終兩地的法規制度非常不同,特別在資訊流通方面是天與地分別,所以這方面不論市民網絡安全、私穩各方面都是我們擔心的。我希望大家不要只關心將來漫遊費是否寬免了,會否帶來其它影響,這我們非常關注,特別香港作為金融中心,作為一個國際城市最重要除了法治和經濟開放,很重要是資訊流通、資訊自由及各方面的言論自由,如在這方面我們因大灣區融合而受影響,香港一定得不償失」。

非急重病人來港醫治  醫界憂難負擔

《綱要》還將本港社福、教育及醫療體系納入「9+2」城市群中。新民主同盟范國威議員指,《綱要》提到將社福人員、教育人員、醫護人員互換計劃,「令我們心中涼了一截」,「想起都驚」,「雖然我們知道一國兩制制度設計背後有個概念是,未來某段時間日子兩制趨同,但趨同絕不應以犧牲兩個不同制度中,一個相對好的制度去遷就另一個我認為是惡劣的制度。」

《綱要》也提到,研究開展非急重病人跨境陸路轉運服務,並探索在指定香港公立醫院開展跨境轉診合作試點。食物及衞生局表示,政府原則上支持大陸指定醫院以普通載客車輛,跨境運送非急重香港病人,並向粵港兩地政府申請所需牌照。

不過,有北區醫院醫生表示,本港公營醫療系統已難以負荷目前需求。現在新界北區已成為新移民中心,將來大灣區實施有關服務,擔心北區醫院很可能成為試點,令前線醫護人員難以承受壓力。

香港急症科醫學院院長蕭粵中擔心該建議會令跨境求診人數更多,增加前線醫護人員壓力,呼籲港府考慮香港醫院的承受能力。 

令優秀經濟體被污染

法學博士、評論員桑普認為,整份大灣區計劃,最令人擔心的就是「兩地融合」的問題,首要衝突就在制度。「因為中共是獨裁體制,香港人絕對不能接受。如果兩地融合,只會將香港的優勢,包括司法獨立、言論自由等優勢喪失,對香港百害而無一利。」

他又擔憂,一方面中美貿易戰爭鋒下,大灣區或成為中共發展創科的「白手套」,令國際社會重新考慮香港的獨立地位,「如果被視為大陸的一部份,拉低香港的特殊地位,就得不償失」;其次,目前中國大陸經濟非常差,中共要「割韭菜」,已經向明星、民企、軍企等開刀,令大陸民企融資非常困難。他擔憂香港成為中共融資的對象,令港銀貸款風險倍增。「比如東亞銀行財困,就是因為大量貸款給中國企業,令銀行壞賬大增,大灣區聲稱要鼓勵創科企業來港融資,大家都知道,中國的創科發展落後,很多都是抄襲的產物,所謂融資是將經濟爆煲風險轉嫁香港。」

桑普指,九七後,中共口稱要「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但實際上一步步蠶食和侵蝕香港,比如在港推23條立法、國民教育,以及最近的國歌法立法等,都是在港推行中共的意識形態,引起港人的反抗;香港每日150個單程證,但港府卻沒有審批權,不僅令單程證成為中共官員貪腐的工具,也令香港新移民數量大增,比如去年已有4萬多人持單程證來港定居,增加本港社福及醫療等的壓力及負擔。

中國問題專家季達稱,在中共侵蝕下,香港的獨特優勢在逐步喪失,加上香港地價貴,大灣區無論是地勢的規劃、還有相同的語言和資源的共享方面,的確有值得融合的地方,但最大的分歧在於制度的不同、中共和自由社會的格格不入,和中共合作反而令優秀的經濟體被污染,令港澳特區得不償失。「大灣區本來是一個好的設計,但最大的問題在於中共體制在,變成實行不了,而且成為竊取香港優勢、赤化香港的平台,所以港人一定會反對。只有中共垮台了,大灣區才能有發展。」◇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