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5月,一個叫楊偉名的陝西農村的大隊會計寫了一篇萬言文章,題目是《一葉知秋——當前形勢懷感》。文章在大隊支部書記賈生財、大隊長趙振離聯名後,被分別寄給了公社黨委、戶縣縣委、咸陽地委、陝西省委、西北局和中共中央以及陝西省委宣傳部、西安市委和《陝西日報》。
很快,楊偉名得到了上級領導的肯定,他還被聘為《西北建設》通訊員和咸陽地區政策研究室特約研究員。然而,命運在猝不及防時來了一個大轉彎。
當中共最高黨魁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宣傳部的《宣教動態》上了解到《當前形勢懷感》的主要內容後,大為惱怒,其在8月6日於北戴河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上批評道:「一葉知秋,也可以知冬,更重要的是知春、知夏…… 任何一個階級都講自己有希望,戶縣城關公社的同志也講希望,他們講單幹希望……共產黨員在這些問題上不能無動於衷。」楊偉名等成為北戴河會議反對「單幹風」、階級鬥爭的典型「教材」。
楊偉名究竟寫了甚麼內容,惹惱了毛?
《一葉知秋》主要內容
首先要知道他寫作的背景是在毛在1958年發動「大躍進」、颳起「共產風」後。大躍進的結果是餓殍遍地,根據當代學者的研究,至少有3,500萬人被餓死。深在基層的楊偉名自然是看在眼裏,急在心中。
他以為中共中央不知道下邊的情況,於是寫了反映農村真實情況的文章,寄給各級領導。隨著對農村問題深入思考,楊偉名意識到改變不合理的體制才是解決農村問題的根本所在,這才有了《一葉知秋》的出爐。
《一葉知秋》在前言部份,楊偉名就坦言「這篇懷感,不是向上級領導『報喜』,而是『報憂』。但就目前形勢而言,『報憂』重於『報喜』。因之『懷感』所及,似頗多『苦口良藥』與『逆耳之言』。」
「這篇『懷感』屬個人見解,或為『一葉知秋,異地皆然』。或為『坐井觀天』而流於管窺之謬。而其所道所說系實踐事實和親身體驗,真實程度,頗堪自信!」
那麼報的甚麼「憂」呢?文章說道:「目前我們已經承認『困難是十分嚴重的』。而『嚴重』的程度究竟如何呢?就農村而言,如果拿合作化前和現在比,使人感到民怨沸騰代替了遍野歌頌,生產凋零代替了五穀豐登,飢餓代替了豐衣足食,瀕於破產的農村經濟面貌,代替了昔日的景象繁榮。」
文章指出:「看來形勢是逼人的,不過困難的克服,倒是很容易的,關鍵在於……儘速地應用於當前形勢,諸如一類物資自由市場的開放,中小型工商業以『節制』代替『改造』,農業方面採取『集體』與『單幹』聽憑群眾自願等,都是可以大膽考慮的」。
值得關注的是,楊偉名明確提出「恢復單幹」,……可實行「土地雖分到戶,而地權仍歸集體所有」的辦法。
楊偉名認為「要在短短的六年時間內,把一個具有六億人的落後的農業國家,建設成新民主主義的強大的工業國家無論如何是不能想像的事」。他推斷至少需要二三十年,因此「像我們過去所做的顯然是拔苗助長,違反了客觀規律」。
楊偉名還把中共的政策比做「處方」,喻為「腰帶」,認為處方要根據病情發展不斷調整,「直至病情痊癒而後止」,「腰帶一定要鬆緊適度,過於緊了,倒會令人氣喘」。
他說:「國營經濟形似人身,中、小型工商業自由生產,農村包干外的自由貿易則為人身的手足,無人身,手足無依附;無手足,人身失所能,兩者相依相成,關聯互賴。」
對於民主集中制,楊偉名稱就是「群眾意志集中上去與黨的政策貫徹下來之間的關係問題」,這樣可以「實現百分之百的民主和有效的集中」。
毛批評後形勢逆轉
應該說,楊偉名的文章所講的都是事實,建議也頗有見地,從中能夠看到文革後的改革開放的影子。這也是為何文章在最初得到當地各級領導認同的原因。
然而,在毛動怒,點名批評該文後,形勢發生了逆轉。這是因為楊偉名提出的「單幹」之說犯了毛的忌諱。1957年和1959年,中國曾有地方試行「包產到戶」,結果被視為搞資本主義,遭到禁止。
1960年,安徽等地又實行此法,毛仍持保留意見。到了1962年,毛開始把它上升到階級鬥爭的高度加以公開批判,「包產到戶」與「分田單幹」幾乎成了同義詞。
1962年9月初,省地縣社黨委負責人組成四級工作組進駐七一大隊,楊偉名最初仍堅持自己的看法,但在周圍所有人都表態要走集體化道路後,他被迫寫出了「親切的教導,深刻的一課」的書面檢查。
不過,在有關部門的保護下,楊偉名被免於處分,他的大隊會計和調解主任的職務也沒有被馬上撤掉,在大隊、公社乃至戶縣縣城,他仍然是個活躍的中心人物。此後,他所涉及的話題只是小說一類的了。
文革不堪受辱 選擇自殺
據楊偉名的兒子回憶,1966年文革爆發後,時刻關注天下大事的楊偉名更加少言寡語了,甚至強迫自己不去看報紙,不去關心國家大事,「他常很長時間一個人出神。」
1967年10月,當時還是西安冶金建築工程學院學生的劉景華因看到《一葉知秋》,慕名前來拜訪楊偉名。當晚兩人一直聊到天亮。兩人很快視對方為知己。
深為楊偉名思想折服的劉景華遂貼出了幾十張大字報,表示自己對文革的懷疑和不滿。一夜之間,他被打成了「現行反革命」。在抄劉景華家的時候,有人發現了楊偉名的「反動信件」,楊偉名被定性為「楊、劉反革命集團」成員,連續幾天被西安冶金建築工程學院學生批鬥。
1968年5月,楊偉名再次被批鬥,並受到暴打。期間他聽到了劉景華被判死刑的傳言,所以斷定自己將來也不會有好的下場。5月5日,楊偉名拖著疲憊的身體冒雨從批鬥會場回到家裏,和兒子、女兒吃了個團圓飯。
下半夜,從楊偉名的屋裏傳出了呻吟聲。楊新民和兩個姐姐破門而入,看見父母穿著乾淨的衣服,口吐白沫掙扎著,屋裏瀰漫著刺鼻的農藥氣味。
可嘆的是,楊偉名死後也沒得安生。「楊偉名自絕於黨,自絕於人民,罪該萬死!」的大標語出現在他的送葬隊伍中。
結語
文革結束後,楊偉名被中共「平反」,但中共仍稱其「觀點有對的方面,亦有錯誤的方面」。2002年7月,戶縣縣委宣傳部主持召開了「楊偉名思想研究座談會」,該會的《紀要》上說:「楊偉名是偉大的農民思想家,農民才子,更是農民英雄……他胸懷坦蕩,憂國憂民,實事求是,堅持真理,有膽有識,才華過人……。中共的兩面嘴臉再次表露無遺。
而從其親人的回憶中,我們了解到更多楊偉名的經歷:幼年喪父,讀了三年私塾,被拉過三年壯丁,1949年加入中共後不久,因家庭方面原因自動脫黨,1953年妻子病故留下三個待哺的孩子。1957年,再次入黨,幾乎在同時再婚。
好在歷史自有公道在。楊偉名「物資自由市場開放」的觀點一度被譽為「民間顧准」。而顧准是中國「最早提出並論證了計劃體制根本不可能完全消滅商品貨幣關係和價值規律」的學者,其在「反右」和文革中也飽受迫害,其妻子不堪忍受自殺,五個子女與其斷絕關係。1974年底,顧准因肺癌去世。
作為先知先覺者的顧准、楊偉名們,註定不會容於「黨大於一切」的中共治下的社會。他們的遭遇理應帶給中國知識份子深刻的省思。◇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