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過敏性鼻炎、鼻竇炎與氣喘患者劇增,造成醫院病患大排長龍。推究其原因發現,除了季節與患者本身的因素之外,還有一個很大的因素就是空氣污染PM2.5細懸浮微粒。

PM2.5對人體健康的傷害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徐欣健說,PM是Particulate matter的縮寫,指的就是空氣中的懸浮粒子,其中小於或等於10微米的懸浮粒子稱為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懸浮粒子稱為細懸浮微粒(PM2.5)。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空氣污染與心臟疾病、呼吸道疾病、癌症有密切的關係,而且40%的心臟疾病、40%的中風、11%的慢性肺部阻塞疾病、6%的肺癌、3%的兒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死亡案例,都與戶外空氣污染有關。此外,2012年的統計顯示,城市和農村地區的室外環境空氣污染,估計會導致全球370萬人提早死亡(88%發生在低收入與中等收入國家),原因是直徑10 微米或更小的細懸浮微粒能滲透並深嵌進入肺部,長期生活在這種環境中就會導致疾病。

徐欣健補充說,在眾多的癌症當中,肺癌發病率的增加與空氣污染中的細懸浮微粒有極密切關係,而尿道癌、膀胱癌的患者增加也與其有關聯。可見PM2.5細懸浮微粒空氣污染是影響人體健康甚鉅的無形殺手。

空氣的品質標準

為了降低空氣污染對人體的傷害,世界衛生組織在2005年已訂定《世界衛生組織空氣品質準則》,針對空氣污染物的範圍與上限值提供建議:PM10可吸入懸浮粒子的暴露年平均值為20微克/立方米,而24小時日平均值為50微克/立方米;PM2.5細懸浮微粒的暴露年平均值為10微克/立方米,而24小時日平均值為25微克/立方米。

該準則說明,當細懸浮微粒空氣污染由每立方米70微克減低至20微克,就能使與空氣污染有關的死亡率降低約15%。但事實上,即使在較先進的歐洲國家,其中許多城市的懸浮粒子濃度符合建議值,估計仍然會因為暴露於人類活動產生的懸浮粒子,而減少8.6個月的平均期望壽命。

做好防護以降低傷害

徐欣健提出,空氣污染造成細懸浮微粒濃度達54微克/立方米(第7級)時,一般健康民眾就需要開始注意戶外活動的時間與強度,而心臟病、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的敏感性族群,當空氣污染造成細懸浮微粒濃度達36微克/立方米(第4級)時,就需要開始注意戶外活動與身體的情況。

徐欣健提醒,要防範與減少呼吸道無形殺手PM2.5對健康的影響,除了當細懸浮微粒超標時,減少出門與長時間戶外活動之外,出門時最好戴口罩或護目鏡,在飲食上要多攝取富含維生素A、C的蔬果,例如:深綠色葉菜類、柑橘類、奇異果、士多啤梨等,能增加上呼吸道的抵抗力。一旦出現嚴重呼吸道過敏症狀或身體不適,則應儘快就醫,才能降低PM2.5細懸浮微粒對身體健康的傷害。◇

整版圖片來源:Fotolia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