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國際聲樂盛事,即將拉開序幕。來自全球各地的華人聲樂家,11月8日起一連三天匯聚紐約,在新唐人電視台舉辦的第七屆「全世界華人美聲唱法聲樂大賽」上一展歌喉,一比高下。上屆選手、香港年輕女歌唱家劉倪彤稱讚大賽水準高,是提升技能、認識朋友的絕佳平台,並呼籲選手們把握機會,賽出好成績。

身為英國赫爾大學音樂碩士的劉倪彤,曾跟隨多位國際歌劇大師學唱美聲,回港後又創辦聲樂學校,致力於培育歌劇人才。作為年輕聲樂家,她認為參賽有助於拓寬眼界、提升技能,故積極參與多項國際比賽,並在六年前成功入圍新唐人「全世界華人美聲唱法聲樂大賽」紐約複賽,成為首位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演唱的香港歌唱家,並榮獲最具潛質大獎。

參賽者無私分享交流受益良多

「很高興可以在卡內基這麼漂亮的一個音樂廳歌唱,認識了很多新朋友」,回味當年在紐約參賽的細節,劉倪彤興致勃勃地說:「很多朋友我們一直都有在網絡上保持聯繫,也會看到他們的表演,我自己的表演也會推介給他們、多了很多喜歡聲樂的朋友。」

當年劉倪彤首次參賽,加上參賽者水平很高,令她「非常緊張」,但從比賽中她「學到很多技能」。因為有前輩級的歌唱家「在後台直接給予指導」,同時不少頂尖的參賽者也無私賜教。比如,那屆奪得男聲組金獎的華裔加拿大聲樂家張洋,在聽完她演唱後,就主動指導她發聲的技巧,「當然不會馬上變成大師級,但是真的受用。」

「(通常)比賽你會覺得大家都是競爭對手,但這裏卻找到了很多友善的朋友,而且有些是前輩級的,(他們)很願意去分享,毫不吝嗇地交流。」劉倪彤補充道:「我也認識到自己的框框太小了,要學更多。」

有了新唐人國際大賽的經驗,劉倪彤擺脫了對比賽的恐懼和緊張,之後又參與多項國際比賽,取得了金古典音樂國際大賽一等獎、 AFAF國際協奏曲大賽一等獎等獎項。這些參賽經驗對於她的技能提高很有幫助,「例如,在英國和美國,老師的教法是有差別的,(因此)聲音出來的圓潤度和音色可能也有差別。所以我覺得要集大成,全部吸收到自己身上,再去調整技術,在自己的身體上產生化學反應。」

奪得男聲組金獎的華裔加拿大聲樂家張洋。(大紀元資料圖片)
奪得男聲組金獎的華裔加拿大聲樂家張洋。(大紀元資料圖片)

華人最擅長用中文演唱美聲

新唐人大賽一大特點是專為華人歌唱家開放,並要求用美聲演唱中文歌。

劉倪彤認為,這對華人歌唱家很有幫助,華人歌唱家用中文演唱,相對其他歐洲語言簡單。因為中文始終是母語,歌唱家更容易理解歌詞,知道如何演繹,因此能帶給觀眾更深層次的訊息。

不過,因為母語是粵語的緣故,劉倪彤坦言用國語演唱「是一個挑戰」。她為此逐個字查字典,或者找一些母語是國語的朋友幫忙,矯正她的發音,以求做得更加完美。

她祝福參賽者都有很好的收穫,「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建立喜歡歌唱的網絡,一起去將美聲唱法帶給更多的華人社區。」◇

大賽訊息

「全世界華人美聲唱法聲樂大賽」是由新唐人電視台主辦的國際文化藝術比賽系列賽事之一。比賽宗旨是為了弘揚純真、純善、純美的正統聲樂藝術,幫助全世界有才華的華人聲樂家走上世界舞台。

五位比賽評委包括,前中國國家一級演員、被稱為「中國歌王」的男高音歌唱家關貴敏;在世界著名舞台上演出上千場次的女高音歌唱家姜敏,第三屆「全世界華人美聲唱法聲樂大賽」金獎得主、女高音歌唱家耿浩藍,屢次在聲樂大賽中獲獎的男高音歌唱家天歌和男中音歌唱家曲樂。

比賽選手參賽歌曲中的中文曲目,可在以下12首指定的中文歌曲中選擇,這些歌曲包括:《我住長江頭》、《滿江紅》、《玫瑰三願》、《嘉陵江上》、《思鄉》、《在銀色的月光下》、《嘎達梅林》、《燕子》、《踏雪尋梅》、《百靈鳥,你這美妙的歌手》、《在那遙遠的地方》和《小河淌水》等。

比賽評委將選出金獎一名(獎金1萬美元)、銀獎一名(獎金3,000美元)、銅獎兩名(獎金1,000美元)以及優秀演唱獎若干名。

決賽將在紐約巴魯克表演藝術中心的英格門音樂廳(Engelmann Hall of Baruch Performing Arts Center,NYC)舉行,地點為:55 Lexington Ave,New York。

購票熱線:1-518-635-7788、1-646-886-6258。

報名方式及比賽規則詳情,請在此網址上查閱:vocal.ntdtv.com。◇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