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證據顯示,大多數星系的中央都潛藏著超級黑洞,有些很活躍,會吞噬鄰近區域的塵埃等物質,並以高速噴出物質束;而有些則非常寂靜,就像冬眠一樣。研究發現,這種活動量的差異可能取決於黑洞附近的磁場大小。
據美國太空總署(NASA)網站報道,科學家透過同溫層紅外線天文台(Stratospheric Observatory for Infrared Astronomy)所進行的觀察結果,可能可以解釋為何有的黑洞在狼吞虎嚥,而有的卻在挨餓。
該天文台的資料顯示,在天鵝座A(Cygnus A)這個活躍星系中心附近的塵埃被磁場困住,而其中心的超級黑洞正在食用這些物質。
科學家的研究表明,活躍星系的中心有個像甜甜圈、由塵埃雲構成的環面(torus)結構。儘管科學家尚不清楚這些結構如何形成和維持,但同溫層紅外線天文台的資料顯示,磁場可能是讓塵埃靠黑洞夠近,使黑洞能大快朵頤的原因。
事實上,像天鵝座A這樣的活躍星系與像銀河系這樣的不活躍星系,其基本差異之一可能就是黑洞四周磁場的強度。
儘管磁場很難觀察,但天文學家曾使用偏振光(polarized light)來研究星系的磁場。偏振光係指來自散射的可見光或來自加速電子的無線電波。
然而,欲直接觀察環面,可見光波長太短,無線電波則太長。而同溫層紅外線天文台使用的紅外光則洽到好處,得以讓科學家首次鎖定環面以進行觀察。
而天鵝座A則是研究磁場如何將塵埃困在環面,以供黑洞進食的絕佳星系,因為它是距離最近和最強大的活躍星系。◇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