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入十月,恒指昨日(2日)低開72點,其後跌幅逐步擴大,下午更一度急挫715點,跌至27000點邊緣,低見27073點,全日瀉662點或2.38%,收27126點。在缺乏北水支持下,大市成交仍達909.8億元。A股因黃金周假期,休市至下周一(8日)。國指跌263點至10754點。

中美貿易戰持續,美國總統特朗普稱目前並非重啟中美貿易談判時機,加上大陸9月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跌至7個月新低,投資者擔心大陸經濟下行壓力增加,都不利市場氣氛。

加上12年以來,香港銀行首次最優惠利率(P)加息周期展開,亦利淡大市。此外,意大利財政預算赤字被歐盟反對,市場憂慮新一輪歐債危機,消息亦在市場發酵。不過專家認為事件最終演化成歐債危機重演機會不大,對港股影響也有限。

港股最近處於弱勢,渣打銀行財富管理投資策略主管梁振輝認為,由於中美貿易戰談判停滯不前,第四季恒指會在低位整固,估計在26000至29000點之間,明年則視乎大市氣氛,才有望重上30000點大關。

渣打銀行財富管理投資策略主管梁振輝(中)認為,第四季恒指估計在26000至29000點之間。(郭威利/大紀元)
渣打銀行財富管理投資策略主管梁振輝(中)認為,第四季恒指估計在26000至29000點之間。(郭威利/大紀元)

跌市或為「勝利大逃亡」

有投資界人士以「勝利大逃亡」形容港股昨日跌市以獲利沽盤為主,由於新歐債危機暫未見苗頭,而大陸PMI數據因貿易戰升級轉弱亦在預期之內,港股大跌很大程度是由獲利沽盤推動。

10月不見得是「股災月」

港股市場上一直以10月為「股災月」,因多次大型股災都出現在10月份,如1987年八七股災、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科網股泡沫,以及2008年金融海嘯,都在10月份爆發或擴大。這4次股災中,10月份恒指分別跌43%、29%、5%及22%,均為大幅調整。

但《香港經濟日報》統計自1980年至2017年38年間,10月份僅出現9次跌市。38年以來,恒指於10月份平均回報為2.7%。相反,9月份跌市的機會比10份更多,1980年至2017年39年以來有20次下跌,即有過半機會跌市。◇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