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8月伊拉克成功佔領科威特,國際社會齊聲譴責並施以經濟制裁。經過幾個月的談判,伊拉克仍不願從科威特撤軍,以美國為首的聯合部隊在1991年1月向伊拉克宣戰,激戰1個月後成功解放科威特。挾著輝煌戰績,1991年3月時任美國總統佐治布殊的支持度高達九成。但由於美國經濟在1990~91期間陷入衰退,到1992年8月布殊的支持度大幅下滑,64%的受訪者表示不滿他的工作表現。

1992年美國總統選舉,克林頓擊敗布殊入主白宮,他的競選戰略家詹姆斯卡維爾當時說出的名句:「這是經濟,愚蠢」(It’s the economy, stupid)至今仍被視為至理名言。經濟及眼前利益,永遠是一般人最關注的議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預測表示,即使在貿易戰及加息的陰影下,全球經濟今明兩年有望增長3.9%,市場前景看來仍一片樂觀。

但根據專門研究全球生態環境的國際機構全球足跡網絡(Global Footprint Network)的最報告,人類正以不斷加快的速度吞噬地球的資源。如要維持目前的經濟模式,我們需要相當於1.7個地球的資源。

該組織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進行調查,證實過去幾十年,經濟增長雖然改善了大多數人的生活,但卻造成了土壤流失、水源短缺和氣候惡化等嚴重問題。一些獨立研究也指出,全球土地沙漠化情況令人憂慮。此外,熱帶森林已成為產生可破壞大氣層的碳的源頭,而再不是以前可吸收碳的淨化器。科學家對日益不穩定的天氣,以及在傳播花蜜扮演重要角色的蜜蜂和其它昆蟲大幅減少,也甚為擔憂。今個夏天,多個國家受到熱浪侵襲,英國的下雨量只有正常水平的6%。

全球足跡網絡創始人之一Mathis Wackernagel表示,人類正在透支地球資源,來支持當前的經濟發展,這做法如不改變,人類社會將面臨重大危機。他敦促國際社會加強合作,以挽救人類的未來。減低碳排放因此至為重要,根據已有近二百國家及地區簽署的《巴黎協定》(Paris Accord),簽署方需要採取適當措施,希望將全球平均溫度控制於不高於工業化前攝氏2度或以下的水平,以減低氣候變化的風險和影響。

2017年7月,法國宣佈將在2022年之後不再使用煤炭發電,及投入40億歐元以提高能源效益。但強調美國優先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卻於去年8月向聯合國發出正式通知,表示美國打算在2019年11月根據指定條款,退出巴黎協議。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及除中國大陸外最大的排碳國,美國退出協議對遏止全球暖化的努力,將會造成重大打擊。

有些分析認為特朗普以商人心態治國,事事講求實際利益,似是明智之舉。但他只看短期利益的方針,實在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