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作家龍應台昨日在書展舉辦的《天長地久》講座,場內場外三個會場共坐滿三千觀眾聆聽。香港前立法會議員梁家傑、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沈祖堯、《亞洲周刊》總編輯邱立本等亦蒞臨現場,沈祖堯更化身粉絲排隊等候提問題。
三年前龍應台辭去台灣文化部長一職後仍住在台北,一年前她想改變多年來兩個星期回去探望母親一次的習慣,搬回鄉下屏東,陪伴年逾九旬的失智母親。在她對母親更多的了解後,催生了《天長地久》一書,書中收錄了她寫給母親應美君的19封信。
龍應台說,每一個人的家中都有一個「美君」(母親),「聚也有時,散也有時」她建議每個人都能從現在開始都能帶上錄音機,回去跟自己的父母講話,聽他們的口述歷史。
沈祖堯問到書中龍應台對母親的稱呼是美君,而不是母親或媽媽,他的理解是,龍應台在跟20歲30歲時的美君講那個時候的事。龍應台表示,母親原來也曾經是一個女孩,少女,然後是一個婦人,她心裡有各種各樣的情感,她的悲傷孤獨和寂寞。
她又認為,兩代人之間的相處,拋開親情,當愛裏面沒有一個彼此開放平等的意識的話,那種愛很容易滑落變成愛的勒索和畸形的抱怨。「在兩代人之間,除了一定要有理解和疼惜之外,彼此相互的尊重,透過美君所象徵的意義,是兩代之間的親情和理解的呼喚。另一方面,上一代人與下一代人之間平等的互相的尊重,這是必要條件。」
她並表示,未必每個人都有條件拋下手中一切,回去陪伴父母,但起碼要有一種覺悟,相處是片刻,告別是常態。要對這種時間的流逝和短暫的相處有一個覺悟和意識。
提到著作《大江大海》至今不能在大陸出版。龍應台表示:「我非常期望它能夠在大陸出版,而且我相信它的出版對未來兩岸的交流與和平是非常重要的及時的,因為文化的了解和歷史的了解,互相的理解是唯一能夠穿越高牆的東西,我自己認為《大江大海》是一個能夠讓兩岸的人都能看到彼此的受傷的地方,你一旦能夠看到人家的受傷的地方,你心裡就不會有仇恨了。」
龍應台在講座最後表示,「我們在香港還可以做些甚麼? 我自己相信文字的力量,文化的理解,人的心與心的深刻的誠懇的謙卑的互相包容跟原諒,恐怕是唯一能夠穿越所有的硬的圍牆的唯一的東西。」◇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