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年已經過去兩個月了,今日我們來介紹一下古人慶賀新年的畫。慶賀新年有專門的畫嗎?除了人們熟悉的「年年有餘」、「招財進寶」,還有……在中國古代繪畫中,文人畫家的「歲朝圖」就是專為慶賀新年而作的畫;在現代,「歲朝圖」又成了探索古代年俗的文獻庫。

從宋代開始,歷朝歷代留下許多精品《歲朝圖》--「民俗歲朝圖」、「歲朝清供圖」。本文〈賞《歲朝圖》過個富貴風雅年〉將作系列的導覽,帶給讀者喜氣,也過個富貴風雅年!

賀歲吉祥《歲朝五瑞圖》

中國古人用什麼慶歲迎春迎新年呢?古人喜愛用「五瑞」──五種祥瑞物品來迎新年。看《歲朝五瑞圖》中的吉祥物,可以了解古人在藝術作品中,運用象徵物迎春、迎福的巧思。

清朝精品《緙絲歲朝圖》

緙絲精品《緙絲歲朝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緙絲精品《緙絲歲朝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這清朝緙絲精品畫《緙絲歲朝圖》,主體是湛藍的龍紋大花瓶,被水仙湖石盆栽和圓果盤烘托著,又是花又是果,象徵新年「繁茂昌隆」之盛景。畫面中呈現的白蓮、柿子寬腹小瓶和繫著絲緞的玉如意,寓意「百事平安如意」,配以「水仙和湖石盆栽」,寓意群仙賀壽。此畫蘊意深厚,佳意傳祥。

緙絲,也稱「刻絲」,是中國傳統絲織品之一,它有一種特別的織法叫「通經斷緯」法,其特色是以緙織方式織造,緯線並沒有橫貫全幅,僅在需要處與經線交織。做出來的成品是正、反兩面都一樣,而且在不同色彩之間並不相連,拿起來懸空看,可看到點點孔洞,就像用刀子鏤刻似的。

「通經斷緯」技法是從唐朝時開始用於絲織品的。到南宋時期,緙絲的技巧已進展到可以模仿書法畫作,而且風格細緻柔美,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

喜慶新年《歲朝五瑞圖》

清 戴熙《歲朝五瑞圖》。
清 戴熙《歲朝五瑞圖》。

此幅清代戴熙所作的《歲朝五瑞圖》,包括臘梅、南天竹果、奇石、石菖蒲、水果等,表達祝長壽、瑞祥之意,是一種不受傳統拘束的組合:臘梅象徵高潔、南天竹果寓意平安、菖蒲象徵福氣、奇石代表穩固、水果展現團圓美滿。在新年佳節繪出如此討喜的題材,畫家的心境想必也是喜慶歡樂的。

在戴熙此幅《歲朝五瑞圖》中,同時出現沒骨法和白描法,兩者壁壘分明,既互相牽制又互補互成。瓶和盆本身是以白描畫就的,白描的線條有篆字筆意,細緻乾淨,凝斂清朗。而奇石和植物則用沒骨法,這個沒骨法沿用了白描素淨的餘緒,用筆極簡,筆墨雋妙。因此,瓶盆和植物能契合相屬,能夠很輕易地結合起來和奇石相抗衡。

何故需要抗衡?原因是瓶、盆和植物予人的感覺是素淨清新的,而奇石則完全相反,是濃重鬱黑的,感覺就是上頭輕下頭重。這可能是畫家有意安排的一種特殊張力吧!

那麼這個黑黝黝的奇石有什麼特別之處?畫家先以淡墨掃出整個奇石,包括朝外的塊面及輪廓,當水分將乾未乾時,再以濃墨重重地點染,使奇石層次分明,同時做出質感。經過一番「融合妙化」之後,最終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方玲瓏有致、渾然天成的寶物。

奇石原物想必是吸取了百千年的山川靈氣,在黝黑的軀體裏蘊足了剔透巧意,成了一方讓人愛不釋手的精品。

我們何其有幸,適逢畫家以它為摹本,揣摩它的精華,完成《歲朝五瑞圖》並把它匯入了《歲朝圖》這個民俗文化的大潮裏,浩浩蕩蕩地往時光深處行去。數百年後的我們,很幸運地能在這個藝術形式中,接收到迎春、納福的美和善,並以之過個富貴風雅的年。

山村人家歡慶新年

明代山村人家怎樣歡慶新年?從《歲朝圖》來了解一下當時山村人家迎新年的景象。

明代袁尚統《歲朝圖》畫的是山村人家的新年歲景。山村一角,有幾戶人家,在元旦和樂輕鬆地慶新年,也請來老友共享壽席。

明 袁尚統《歲朝圖》局部。(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明 袁尚統《歲朝圖》局部。(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置身巨岩峭壁中,遠有古松群、近有枯樹雜木環繞的家屋,面對著一彎靜水,綿延的水面上架有長板橋,那是山村的連外樞紐,彷彿在告訴觀賞者他們是不孤獨的。

這戶人家的大門外,有孩童在放鞭炮,嬉戲玩樂,門口有一童向外張望,看著前方二童嬉耍。屋內的主人和老友們正圍著爐、吃春盤、喝柏酒,慶祝九十高壽。古雅的屋宇明亮寬敞,靜默地立在山群中,庇護著屋內的人。

古松林群高大挺拔,主幹上端枝繁葉盛,林相華茂映襯著主人的高壽;而遙望著松林的雜木、枯樹林,則處在休眠中,甚至有的葉子都掉光了,但裸露的枝椏細密繁複,苔蘚點染,層層覆疊疊,也向人發散內蘊的欣欣向榮的生趣。

巨岩後,以沒骨法塗染的山脈,淡淡向遠處延展開去,山嵐雲氣瀰漫整個山腰。畫家勾勒山石,大都用大斧劈皴,再輔以小斧劈皴和折帶皴,接著暈染填色,強化山石的真實感。而數組明顯朝右傾斜的山岩群,它的結構變化和大斧劈皴的平行長線,帶給整幅畫一種動態感。

這樣的山水畫,看起來似乎一派寧靜,然而其中往往蘊藏著一種屬於內在生機的「動」,似動非動。隱隱然,對映著這幾戶半山村家和九十歲老人似靜非靜的潛沉生命力。

靜觀袁尚統《歲朝圖》,遠方瞬息萬變的雲氣和老松頂端「高處不勝寒」的枝葉叢,呼應著下方村屋邊宛如伸出一身手掌的枯樹,更與近邊上走動、嬉玩的人們相唱和。

作為觀賞者,不能忽視的是環繞整幅畫右下方「逝者如斯」的河,那永不稍歇的水也一直在流淌著。整幅畫予人一個感覺──自然與人間互為呼應、脈動不息。

明 袁尚統《歲朝圖》。(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明 袁尚統《歲朝圖》。(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即使在歡慶新年元旦的這一天,歲月之河也不曾休息啊!

  (本系列待續)◇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