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學家們發現去NASA的國際空間站(ISS)裏面工作過一段時間返回地面的人員,很多出現了體重減輕的現象。別高興太早,目前專家們還不確定這種減重對心血管系統是否有不良副作用,或造成骨骼損失等「得不償失」的綜合結果。 

本月發表在PopSci網站上的一篇文章介紹了目前所知的人體在失重環境下生活飲食和身體的變化。

國際空間站是NASA一個大型太空項目,科學家們不斷在這個「太空實驗室」中嘗試各種新技術和進行各種研究,包括種捲心菜、測試3D打印,研究電腦增強現實技術等。去那裏工作的人員也遠不止是太空人,還包括各領域的科學家和工程師等。於此時同時他們自己也成了在太空中失重狀態下生活可能對人體造成的影響這個重要課題的「研究對像」。 

太空生活普遍導致減重 

在太空環境下生活對人體脂肪有何影響?NASA生物營養研究室主任Scott Smith說,對於這個問題目前簡短的答案只能是「我們所知甚少」。他說由於NASA對研究課題的選擇和時間安排方面有很多限制,目前重頭研究仍投入在高危營養方面,而對於「上太空生活是否能減肥」這樣的課題還沒能排上議程。 

但人們發現,體重的損失、飲食量不足已是去那裏工作的人員一種較普遍的現象。 

「可能聽起來讓人難以相信,讓那裏工作人員攝入足夠的食物以保持體重竟是我們工作的一大挑戰。」Smith說,這在過去幾十年來一直是個難題,也是他們一直顧慮的在太空中生活的不良影響之一。 

Smith說,五年前,這個圈子的工作人員就認為「去那裏生活一段時間就是會減重」,誰也沒太在意。但是Smith一直拒絕接受這個觀念,如今,終於有幾位人員在那裏吃的很健康,並沒有減重地返回地面。 

食物在胃中「四處漂浮」 

要想在那裏保持體重,工作人員不僅得每周六天堅持一定強度的鍛鍊,否則失重狀態會讓肌肉萎縮,而且還得有意讓自己「多吃」一些。 

以前工作人員每周填一份問卷「報告」他們的飲食,內容無法做到十分詳細,現在有了先進的信息設備,如iPad應用程式,他們可以隨時匯報攝入的任何食物,不論份量多小都不會漏掉。程式能自動匯總分析他們的卡路里、蛋白質、鉀、鈉、鈣、碳水化合物、脂肪和水份的攝入量。這些準確的數據有助於Smith觀察工作人員的營養狀況。 

很多工作人員都說「我感覺很好啊,我感覺都有吃飽」,但體重卻大幅減輕。這究竟是怎麼回事,還有待將來的研究進行確認,但Smith談了他的分析。

「我認為在失重狀態下,食物不像在地面上一樣『踏實』地裝在胃裏面(在胃裏面四處漂移),這樣很快就充滿人體的胃,於是大腦就覺得已經吃飽了。」 

「我總是告訴他們,要吃足夠的量,在那裏感覺飽的時候,其實攝入的量是不夠的。應用程式顯示攝入的卡路里不足時,應該讓自己再吃一點。」 

很多人認為「減重?太好了啊」,但在太空中的體重減損可不一定是好事。「我們知道你在太空中體重減損時,會損失本不應損失的骨骼、肌肉等,而且心血管系統運作不好,還會加重身體氧化。這都不是好事。」Smith團隊曾看到有的工作人員回來後損失達10%的體重,他們希望這種情況以後再也不要發生了。 

「魚素」或是太空最佳飲食 

除了在「感到飽」時還要再吃點,以及堅持鍛鍊有助於保持體重外,Smith發現多攝入魚類脂肪也是一個非常好的辦法。 

「多吃魚的工作人員骨骼損失量較小。」Smith說,「我們認為ω-3對保護太空工作人員的骨骼健康很有幫助,像對普通人一樣有益。」 

這不是說多吃點魚油營養品就可以了,而是在肉類中僅攝取魚類——他們發現其它肉類其實會損害骨骼,因此建議在太空環境下採用所謂「魚素」飲食是最佳方案。 

回顧歷史,人類在探索新領域時在飲食方面接受的教訓頗令人心痛,比如很多海員得了壞血病就是典型的一例。 

Smith說,目前仍不能確定長期在太空中生活可能對人體造成的影響,但已知道新鮮蔬菜、健康脂肪的攝入很重要。在更遠的征途項目,如登月和登陸火星,合適的飲食更是重要的一環,都靠飲食專家們的研究進行安排,因此增加魚類、蔬菜和水果就是他們目前建議的對策。◇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