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兩千年前,在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灣附近、維蘇威火山南麓,坐落著一個繁華的古城。然而,公元79年8月24日,一場浩劫從天而降,竟使整個城市連同幾千名居民消失得無影無蹤,令羅馬舉國震驚。時光悄然走過了1,500多年後,滿目瘡痍的城池連同痛苦掙扎的遺骸才被後人發現。它——就是龐貝(Pompeii),一座曾經僅次於羅馬城的、羅馬帝國的第二大城市,一座驕奢淫逸的慾望之城。
龐貝古城 曾經的繁華富足
龐貝建城於公元前600年左右,並在公元前80年被羅馬帝國佔領。這裏土壤肥沃、物產豐富,地處交通要道且臨近天然良港,因而城內商賈雲集。亞平寧半島溫暖的陽光更是令龐貝氣候宜人,吸引了羅馬權貴們紛紛前來建造花園別墅,一時間車水馬龍,繁華富足。
出土的龐貝古城面積約1.8平方公里,四面是4,800米長的城牆,城內四條大街呈「井」字形縱橫交叉。寬7米的主街路面由大鵝卵石舖成,石頭上深深的車轍依舊向人們描述著曾經的喧囂。不計其數的芝士店、菜市、魚市、肉店、金銀作坊、麵包房、雜貨舖、橄欖油店、魚子醬店、織布作坊、陶器作坊、玻璃作坊、劇院及十幾家洗衣店等星羅棋布,應有盡有。
龐貝人喜歡在公共浴室談生意、聊天,城裏的3座大型浴場可供上千人同時洗澡。浴場設計細緻,更衣室、按摩室、美容室等一應俱全,蒸汽通過陶制管道散發熱量給地板供暖。浴池分為冷水、暖水及熱水三種,女士專用浴池設在最裏面。龐貝的水利系統已經十分完整,高架水槽將泉水從山上引入城中的水塔,大管道先將水引入公共浴室,小管道的水則流向居民家中。沖水馬桶在龐貝已經普及,污物和糞便從很粗的下水道排走。
龐貝之浩劫 瞬間的天崩地裂
公元79年8月24日下午1點左右,伴隨著一聲巨響,沉睡千年的維蘇威火山爆發。由高熱熔岩和氣體形成的噴發柱抵達15公里的高空。不幸的是,當天的風向卻竟然與平日相反,直接將火山灰吹向龐貝,剎那間城內烏雲蔽日。驚惶失措的龐貝人對火山一無所知,更無法預見接下來會發生甚麼。
被噴至高空的熔岩冷卻凝固後形成了浮石,與同樣被噴出的岩石一起,雨點般降落在龐貝。而後,火山噴發柱因重量增加而數次坍塌,火山灰和熔岩形成了比開水還熱5倍的火山碎屑湧浪,夾雜著毒氣從山上海嘯般一波又一波奔流而下,不僅給附近的赫庫蘭尼姆城和龐貝帶來了末日之劫,甚至橫掃那不勒斯灣,所到之處一片焦土,幾千名逃到鄉間避難的居民化為焦炭。
在18個小時裏,維蘇維火山噴出了100多億噸的浮石、岩石和火山灰。25日早晨,當一切都歸於沉寂時,龐貝城已被掩埋在6米多深的火山灰中,旁邊的赫庫蘭尼姆古城更是被埋葬了20多米深。
龐貝就這樣被歷史封存了,再次被發現時已間隔了十五個世紀之遙。1997年,龐貝城考古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龐貝城的訴說
「對龐貝城的居民來說,死亡來得既痛苦又緩慢。他們吸入的第一口熱氣和火山灰導致肺部積水,就像吞下了一口烈火一樣;第二口氣讓吸入的火山灰和肺部積液混合,在肺部與氣管中形成一種潮濕的糊狀物;第三口氣讓糊狀物更加粘稠,被害人無法呼吸,窒息死亡。」(BBC紀錄片《龐貝古城:最後一天》)。
沒有哪個龐貝人能夠預見到這樣一種痛苦的死亡方式。「盡情享受生活吧,明天是捉摸不定的。」這句話雕刻在從龐貝出土的一隻銀製杯子上,而重新啟封的龐貝,也在從各個角度訴說著當年龐貝人因追求享受而至驕奢淫逸的生活。
為了盡情享受,龐貝人縱慾淫蕩。連同奴隸在內只有兩萬人口的龐貝,竟有25家大小妓院,妓院牆上描繪著不堪入目的色情畫。羊毛染坊、商店、客棧的牆壁上,也隨處可見龐貝人縱情的印記,包括許多集體性行為及同性戀壁畫。妓院和別墅中的色情雕塑和工藝品亦無處不在,如人羊交媾的雕塑就赫然擺在一座花園裏。在意大利乃至作為羅馬帝國屬地的倫敦,出土的古羅馬硬幣上就鑄造著尋歡作樂的場景。據說,1819年,那不勒斯國王弗朗西斯一世帶領妻女參觀龐貝壁畫時,羞愧難當,下令將其關閉,直到2000年才重新開放。
為了盡情享受,龐貝人在飲食上揮霍無度。他們吃沾蜂蜜或罌粟籽的油炸龍蝦、海膽及田鼠,吃精製的腰花、野公豬的咽喉、火烈鳥或鸛鳥的舌頭、夜鶯的肝、以及醃製的海鱔,海鱔還要用新宰殺的奴隸肉先餵養幾天。
為了盡情享受,龐貝人醉生夢死。肥沃的岩漿土使龐貝盛產葡萄,釀酒絕佳,城內僅酒館就有100餘家,男男女女飲酒作樂的場景在龐貝的壁畫中並不鮮見。
為了盡情享受,龐貝人追求變態的刺激,從奴隸的極度痛苦中找尋快樂。龐貝競技場能容納半數以上市民,足見普通民眾對人獸撕殺表演之狂熱。不難想像,面對那撕心裂肺的淒慘景象,龐貝人表現出了怎樣的興奮。
古城內到處可見龐貝人的即興塗鴉,或興奮或抱怨或詛咒或感嘆。「錢,歡迎你」,這句話寫在一個富商的房子的地面上,或許代表了多數龐貝人的心態。而這座城市留下的最後一句話,卻像是被人匆忙中用石頭潦草地寫在牆上:「這個該死的罪惡城市!」
或許,正是因為龐貝人放縱了人性中罪惡的那一面、任其無止境地墮落,才終至天火焚城。而又重新走入世人視線中的龐貝,應該不只是為了向人類展示其殘垣斷壁和滿目瘡痍,而是在更多地訴說著自己因與果的故事,對於今天道德更加墮落的現代人而言,又何嘗不是一種嚴肅的警示。◇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