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因果報應無不歷歷應驗,充份證實行善向善之人最能夠得到上蒼的眷顧與保護,使人們更加相信善惡有報、天道佑善的道理。
古語雲:「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莫道因果無人見,遠在兒孫近在身」。古人注重操守,做事講究天理良心,以仁愛、恭敬之心善待他人,樂於助人而不求回報,然而天理很快就會響應的。古籍中記載的這樣的故事數不勝數。
明代時浙江德清縣的蔡凱,家資富有,平日慷慨仗義,周濟救難。他深切體諒平民疾苦,自願當差解運糧食運往京城。
船行至運河途中,蔡凱忽然聽到有哭聲從鄰舟傳出,於是挨船一一找尋,原來是一位商人,蔡凱忙上前詢問緣故,那人道:「小弟房之孝,住居山西上谷縣。載煤壓船,往京師貨賣,不料昨日接得家信知父親病在危急,弟急欲歸去,意欲留貨在此,又無人可托。況出門時所帶只有來時盤費,貨尚未卸,歸路無資,故爾悲痛。」
蔡凱道:「父病在危急,必當速速回去。我本運糧至京,兄若見托,將貨船交代與我,一齊帶去,到京中發賣;發賣之後,本利一併奉繳。不知兄可否放心?我囊中尚有餘資,可相贈你回家。不知盤費需用多少?」
房之孝感激不盡,道:「貨物十大船,原價二萬八千兩,都有細賬可查。回家盤費一百兩夠了。」於是向蔡凱交付貨物和細賬,蔡凱一面點清收下,一面送過盤纏二百兩。房之孝歸心如箭,謝別起程趕往山西去了。蔡凱則米船煤船一齊進發。
到了京城,蔡凱交割了糧食。當時正逢京城煤炭緊缺,蔡凱按市價賣出後,一算本利,除去二萬八千兩原本,賺了十萬有餘,必須親自送到房之孝家才為不負所托。於是來到山西將細賬送與房之孝,房之孝愕然道:「弟承兄愛,回來照顧父親已痊愈,又煩兄代為經營,在弟得本已夠,其餘十萬餘兩,皆是吾兄之物,如何反教小弟收起來?這是斷不敢領的。」
蔡凱道:「前弟所以擔承者,乃急兄所急,非為謀利而然。怎能分文染指?」放下賬本悄然離去。
蔡凱回到家鄉,正逢浙江大荒,蔡凱立即傾家所積賑濟當地饑民。此時房之孝又追至浙江送還二百兩盤費及煤上利息,蔡凱堅辭不收。二人推來推去,房之孝於是將這些銀兩也全部賑濟了災民。
蔡凱後來壽登期頤,家道昌盛,其子中孚,宏治進士,官至福建道御史;孫子演傳,亦中進士,官至吏部侍郎;曾孫奕琛,由進士出身,直做到東閣大學士。康熙庚戌狀元啟樽,壬戌狀元升元,都是他的元孫輩,其後人一直不斷有人金榜題名。同時,房家也成為了山西望族。人們都說這是其祖上積德所致。(參考數據:《太上感應篇例證》)◇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