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服務究竟是為誰而提供?日經新聞質疑《反壟斷法》在中國似乎完全沒有意義,而中國消費者對這兩強(阿里與騰訊)的資金遊戲也不抱希望。但是如無意外的話,這一「絕代雙嬌」還會繼續競爭或聯盟並存下去。
《日本經濟新聞》日前刊文,將近年來中國智能手機科技應用新創企業頻頻被吞併的新現象,命名為「一切都被阿里巴巴和騰訊壟斷(之病)」。
報道指在中國,智能手機相關的新業務誕生了很多新創企業,並暴露了一些不容忽視的事實。就是目前的中堅新興企業背後都有阿里巴巴和騰訊的影子,終究逃脫不了被併的命運;而併購發生後,新創技術領域的「市場競爭會立即結束」。
併購壟斷兩大典型案例
比如,共享單車。從2016年秋季開始,共享單車在中國大規模普及。僅1年時間就有50家新興企業涉足該市場,在某種程度上共享單車已經成為普通百姓的代步工具。但細看市場格局,早已花落兩家——摩拜單車和ofo小黃車兩家企業佔據了90%的市場份額,不到1年就完勝其它公司。
出現這種結局的原因是阿里巴巴集團和騰訊控股兩大互聯網企業的「入侵」。騰訊和阿里這兩個科技巨頭以豐厚的資金實力為武器,在過去1年間分別瞄準摩拜單車和ofo小黃車、大筆連續注資,加速共享單車行業的洗牌。
此後,排在第二梯隊的其它公司根本無力與這兩家共享單車企業抗衡。日經新聞稱,如今在中國的街道上,這兩強之外的單車正迅速消失,相應企業陷入資金困難,接連出現無法向消費者退還押金的問題。
除了上述的共享單車,還有一個例子是外賣訂餐服務。從2016年開始,中國開始普及外賣服務(O2O),也是在騰訊和阿里入主後,競爭戛然而止。根據中國外賣大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外賣行業市場規模已達到約252億美元(1,662.4億元人民幣)。在阿里看中、巨額投資的「餓了麼」8月底宣佈收購百度外賣,外賣訂餐市場實際已被「餓了麼」和騰訊旗下「美團外賣」壟斷。
買買買的市場霸主地位
在中國大陸「贏家通吃、跑馬圈地」的火熱競爭下,阿里和騰訊通過不斷增加投入、提高市場份額,使這些新創企業能保持比同行更快的增速。
對這兩大巨頭入主新創企業的行為,更有業內人士如此評論。易車網副總裁孔祥志告訴大陸《財經》記者,「在互聯網領域,阿里沒入場的生意,都可以看做市場沒得到公認的驗證。」
而依靠吞併新創企業,阿里與騰訊的帝國版圖也在加速擴張。截至2017年9月5日,騰訊公司市值約為3,900億美元,超過英特爾、思科和惠普等美國科技巨頭,以及中國的新浪、網易和搜狐。阿里巴巴更甚,截至2017年10月10日,其市值超過4,600億美元。
但有市場分析人士擔憂,大陸的法制並不非常完善,仗著市場霸主地位、投機性極強的企業為完全壟斷市場操刀,那麼小資本、真正靠技術的企業則難逃被抄襲、被打壓的命運。
比如網絡約車市場。2015年,阿里巴巴出資的「快的」與騰訊旗下的「滴滴」突然合併,誕生了「滴滴出行」。到了2016年夏季,滴滴出行又封鎖了美國優步(Uber)科技的動向。
在中國政府允許滴滴收購優步的中國業務後,市場被阿里巴巴和騰訊出資的滴滴一家企業壟斷。之後滴滴的打車費用立即上漲30%左右,遭到消費者的集體抗議。
中國互聯網「絕代雙嬌」
阿里巴巴與騰訊這兩家互聯網公司都是從杭州發展壯大,近年來不僅在各自領域壟斷市場,並通過買、買、買保持高的企業增速。
從各自起家來看,騰訊的QQ、微信打破的是信息和社交的中間環節,阿里巴巴的淘寶、天貓打破的是商品交易的中間環節。在打破中間環節、去渠道化後,這兩家公司都快速踏入「規模效應」領域。今天的騰訊和阿里已經比初期小體量的時候,增速更快,步子也更大。
根據南極圈的數據,騰訊系旗下233個創業,主要集中在遊戲 (16%)、企業服務(14%)、文娛/體育(14%)、互聯網金融(12%)。而根據阿里創業組織前橙會提供的資料,阿里系創業前三領域分別是電商(22.2%)、企業服務(11.5%)和互聯網金融(10.6%)。因為兩家都把企業服務和互聯網金融領域列入囊中,自然兩者對這些領域的初創企業都會額外看中,甚至各佔山頭、佔山為王。◇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