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港府及民間推出多個解決市民住房問題的措施,不過有團體委託港大民研進行調查,發現有八成市民認為,香港現時人口已超負荷,住房問題首位是大陸熱錢湧港炒樓,其次為大陸新移民湧現。

環保觸覺今年9月委託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進行一項有關人口政策、地產炒賣與房屋問題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有80.7%的人同意香港現時人口已超負荷。市民認為時下「樓價過高」及「公屋輪候時間長」等房屋問題的主因,依序是「大量大陸投資者來港買樓」、「大陸新移民湧現」與「政府房屋政策失誤」。同時有近七成人贊成減單程證。

環保觸覺義務總幹事譚凱邦表示,調查顯示香港房屋問題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來自錯誤的人口政策,當局放任單程證、輸入大陸專才,而非政府經常掛在口邊的「土地供應短缺」:「政府須進行一個更大的研究,探討炒賣與房屋問題的比重。我們見到政府過往做了一些例如印花稅等需求管理措施,但似乎市民認為並不足夠,在調查中比例仍非常高,我認為這調查反映單純用土地方式處理房屋問題不足夠,及是政府錯判形勢。」

政府忽略其它解決方法

房產發展及建築研究資訊中心創辦人姚松炎也認為從民調結果顯示政府過去長期忽略土地以外的解決房屋問題方法,令市民極為不滿:「當局有必要進行更深入調查,以及回應人口政策、打擊炒賣等訴求!」他並要求政府檢討土地開發的過程必須公開透明,不要再用斬件式政策討論問題,要將房屋政策、人口政策和社會承載力合併討論,才能找到真正解決問題方法。

對於近日政府提出的「社企劏房」和「組合屋」,他們表示有保留,質疑「社企劏房」計劃僅為杯水車薪,成本效益低,又未能針對房屋問題的根本。「組合屋」則有安全、長遠規劃上的風險,最終社會可能得不償失。

政黨倡短租用地建組合屋

另外,民主黨9月初到英國及荷蘭,考察當地由預製組件或貨櫃裝嵌的臨時組合屋。立法會議員尹兆堅建議政府利用收回的短期租約用地,及政府部門臨時撥地。他粗略估計目前政府約有927幅此類土地,共110公頃,可提供1萬4千至2萬個組合屋單位。

尹兆堅引述英國經驗指,建組合屋的技術很成熟,可以建高樓。又說組合屋必須於最少五年期的臨時地上興建,興建地點應交通方便,而且必須是熟地,即不需花大量時間接駁水、電、煤氣,故選址應是市區或已發展市鎮的閒置土地。他並認為政府應該主導發展組合屋,避免發展商透過參與計劃,加快把農地轉作永久住宅用途。

昨天有傳媒報道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下月公佈《施政報告》時,會放寬免補地價的出租限制,容許未補價居屋日後「鬆綁」,可出租予有需要家庭,增加居屋市場流動性。民主黨主席胡志偉表示歡迎建議,不過他擔心如果只透過社會企業牽頭,政府只擔當輔助角色,會限制可供出租的免補價居屋單位的數量,以致未能達到增加租盤,舒緩租金壓力的政策效果。◇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