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張勳的新作《逆權司機》(A Taxi Driver),最近在港上畫。此片是本年度南韓首部超越千萬入場人次電影、總票房衝破8百億韓圜(約5.65億港元),膺南韓史上十大最賣座電影之一。導演張勳更憑此電影首次代表南韓角逐第8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張勳說:「這是一個關於真理,關於媒體以及一個普通人內心如何變化的故事。」
電影簡介
電影取材於真人真事。1980年5月,南韓爆發光州民主運動期間,西德記者約根軒士彼得Peter Jürgen Hinzpeter(湯瑪士基斯曼 飾)乘坐金四福(宋康昊 飾)的的士前往光州。軒士彼得在當地拍攝的真實片段,成功突破了當時軍事戒嚴令的新聞封鎖,運送到西德在電視上播出,之後並製作成紀錄片《十字路口上的韓國》,成為1980年光州大屠殺的唯一紀錄片。影片描繪了這兩位真實人物在前往光州的路途上所遇到的人和事。他們當時目睹的事件令這位平凡的的士司機的內心發生了巨大變化。
「戲」說新語
導演從一個普通的士司機的視角,見證了過去一個時代。影片通過角色之間的矛盾衝突引發人物思考:在極端的環境下,如何克服內心恐懼?巨大的內心變化,使其找到真正的自我,以此面對不可逃避的責任。
衝突中發掘真我與責任
這個故事很難說誰應該是第一主角,導演通過兩個性格相反的人物,被迫處身在一個違反他們意願的境況之下,從而引發出連串衝突來推進情節。兩個人之間的矛盾引發各自的思考,彼此之間形成一股力量,強迫對方面對不敢面對的現實,最終坦然面對真實的自己與承擔的責任。
金四福是一個簡單而平凡的司機,只期盼自己能好好工作,養活自己11歲女兒。他為了賺取10萬韓圜的巨額車資,同意接載西德記者軒士彼得到光州,因為這筆錢足以支付他積欠多月的租金。他對自己的職業非常盡責。因為責任,他和軒士彼得一同到了光州,在那裏親眼目睹了自己一直敬重的軍人對手無寸鐵的無辜平民使用武力、肆意打殺,顛覆了他對軍人的一貫印象。他的內心充滿矛盾和恐懼,他開始逃跑。當他第一次丟下軒士彼得,成功逃跑後,在一條馬路的兩端經歷了兩個世界的衝突,讓他意識到他的責任。內心真實的選擇令他轉動軚盤。他明白,這一次,他要帶回軒士彼得,帶回真相。
「金四福」在電影中一直強調:「你是乘客,我是司機,帶乘客到目的地是司機的責任。」但是說很容易,做很難。英勇是要付出代價的,民族大義也不是憑著一腔熱血,一拍腦門而就的。正是這種普通人的內心糾結掙扎,堅持了自己的責任,方見人性善良之可貴。
同樣記者軒士彼得一開始也是為了寫新聞賺錢,他的初衷並不是多麼偉大無私,只是,在這期間,他亦選擇了「盡職」,完成了自己作為記者的使命。令觀眾最為動容的是湯馬士(軒士彼得)以堅定的眼神說出電影中那句話:「我答應你,我會告訴人們真相。」
絕望真相下的人性光輝
影片的配角很多,導演用司機金四福的眼,看到一組一組的群像在殘酷現實下的選擇:光州的司機們;封鎖線上的中士;政府部門門前,意志不屈的百姓。見證這些平凡生命,為堅持真理,做出不平凡的選擇。
其中,導演將引發影片高潮的重磅角色送給「光州司機敢死隊」。影片的剪接從緊張的槍林彈雨的鏡頭,切換到每一個英勇犧牲自己的司機。鏡頭不再迅速的切換,反之長時間停留給每一位司機,讓每一個人哭著說出「對不起」。導演無疑想表現出小人物的勇氣,他們心中堆積著怒火,在燃起誓死的勇氣時,都有捨不掉的家庭和對家庭的責任。但是為了國家,他們亦知道,自己無法回家了,這句「對不起」,是對自己的家人的真誠述說。
獨裁體制下的真實自我
影片透過場景之間強烈的對比給觀眾帶來真實的震撼與思考,其中一幕令人無比動容:手無寸鐵的南韓百姓,在政府部門門前歡歌樂舞;然而鏡頭突轉,裝甲坦克車駛向了這批手無寸鐵的老百姓,子彈橫掃之間,血肉模糊令人寒慄不已。獨裁政府與軍隊為了權力而無人性的殘忍,在鏡頭下體現得淋漓盡致。
導演的人性關懷在於不會一概而論。這政府和軍隊中又有著無數的個體,這些個體如何選擇自己的行為,便是體制與個人意志的矛盾。在關卡處,堅毅正直的中士,讓人眼前一亮。在看到被偷換的漢城(首爾之前的中文名)車牌號碼,在其他士兵的焦慮的盲目服從時,依然命令放行。他是影片中唯一正義感極強,為守衛家園可以浴血沙場的軍人的正直形象。亦讓人真正的去思考,軍人對於國家、國民的責任究竟是甚麼。
穿越時空的心靈衝擊
鏡頭的最後,再次回到今日首爾繁華的街道上。無疑,對於這個故事,大家已不用去猜這個結局,因為這部電影的誕生,就是給彼時的英雄們最好的榮譽。
※※※ ※※※ ※※※
回到37年前的現實中,軒士彼得將光州真相的紀錄片公佈於眾,引起國際社會關注,但是全斗煥的軍事專政掌握著全面的媒體控制,其真相多年來在韓國境內仍然被隱瞞和扭曲。直至1985年左右,該紀錄片由在德國留學的韓國牧師帶回了南韓。紀錄片中慘酷的場面對韓國人產生了巨大的衝擊,光州精神點燃起民眾心中對自由的渴望,促成了1987年6月的民主起義,成功爭取重新直選總統,奠定韓國民主的基礎。
37年後的南韓,總統文在寅在此片上映時與軒士彼得的遺孀一同觀看,映後他透過總統府青瓦台發言人表示:「當年民運的真相尚未被完全揭露,而這個絕對是我們作為後人的責任。我相信這部電影可以做到這一點。」◇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