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會將廢紙雜誌等留起,到達一定數量便會將之放在廢紙收集站或送去給拾紙皮的婆婆,近日內地短暫拒收廢紙,即時造成環境及民生的問題。一個社會,除了地標性的「光宗耀祖」工程,更重要的是改善民生,保護環境,渠務疏導,斜坡維護等等「良心工程」。誰不喜歡將自己的大名刻在某某大舘,某某樂園,某某地標,供人「瞻仰」,即使自己尚未變成遺容?好大喜功的心態人皆有之,做了「自以為是」的功德,自然喜歡大家「歌功頌德」,誰甘心在地底暗渠之下,刻上某某大名,使居民免於水淹倒灌,卻不為人所知?
環保是任何社會的大課題,沒有地方接收或處理廢物廢料,便會對社會造成壓力。而一個大有為的政府,思前想後應該是長遠的利民政策,往往不是身居其位內便可以達成,必須得力負責任又可靠的團隊,延續心血努力,最終才成就有利於國計民生的政策。曾幾何時,香港上環的海味街,每逢大雨,商舖便會遭遇水淹,以至財物損失慘重,水淹過後,商舖便要將拯救後的貨物曬大陽,很高興現在此境不再,亦證明良心工程的成功。
人往往選擇「容易的方法」,而不是「正確的方法」,總喜歡將個波拋給別人,自己便以為「乾手淨腳」。就以廢紙,廢膠,廢玻璃,廢木材等為例,本地社會真的不可以回收處理?如果官員去外地真真切切地考察而不是去「旅遊」,日本在這方面相信有不少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甚至連南韓也開始將樓宇頂部油白,用以降温及節省能源,印度也推行農邨太陽能,及自家個別堆肥,方法總會有,但我們只懂將問題推給別人,自我放棄解決問題的能力!
上世紀,香港曾經幾天供水一次,因此政府興建海水淡化廠,並且大膽創新,建造船灣淡水湖解決食水問題,可惜現在居然有些「智者」提出填平水塘興建房屋!不知旱災來臨,有錢無水買時將會如何?水源食物已成為本世紀最大的資源隱憂,自己斷水斷食,真不知是甚麼心態?正好相反,先進社會都會研究如何在個別社區制造自給自足,循環再做的供需平衡。依靠他人從來都不可靠,為甚麼不改良自己,有需要時倒轉可以讓他人倚靠?
「智者務其實,愚者務虛名。」有個朋友最近到澳洲買地養牛及種小麥,因為有農作物,政府便提供安排水源,我問他為何放棄辦公室舒適容易的生意卻做農夫牧人,他說:「世界地理,澳洲過去多數免於戰禍,而食物水源,人賴以維生,無可或缺,想多少少,就知道未來的方向。」香港雖然是一個小地方,過往是漁村及只有少量農業及畜牧業,現在卻一切走向衰微,完全倚賴進口,是我們沒有魄力,還是環境讓我們喪失能力?想起弘一法師一首詩:「我到為植種,我行花未開。豈無佳色在?留待後人來。」人如果都有「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精神,一切的政策將會更加務實!◇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