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亞馬遜線上業務的積極搶市,以及Zara和H&M等流行服飾品牌的夾擊下,美國實體通路的營業額不斷萎縮,數百家商店被迫關閉,許多償債無望的公司宣佈破產,數萬名員工被裁,資本市場更給予無情的打擊:梅西百貨(Macy's)兩年內市值蒸發2/3,潘尼百貨(JC Penney)股價自2012年初崩跌90%。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財經網站報道,華爾街現在仍然預期美國實體通路商的前景將更加黯淡,根據Bespoke投資集團統計,實體零售股目前已成為最被投資者看衰的行業,在外流通的股數有15.6%被放空,該比例較去年底倍增,更創下2008年9月雷曼風暴以來最高。

據統計,目前放空比例最高的零售個股依次為:迪拉德百貨(Dillard’s)、日用品折扣連鎖店弗雷德(Fred’s)、Big 5運動用品公司、潘尼百貨、折扣商Big Lots、城市旅行者公司(Urban Outfitters)、男裝品牌Tailored Brands、童裝品牌Children’s Place、年輕服裝品牌Abercrombie & Fitch和電子遊戲銷售集團GameStop。

放空者預期這些零售股未來股價看跌,從而低檔回補賺取放空的價差。不過,放空比例高的個股有時也會出現強勁的軋空走勢,迫使投機客認賠出場。

例如,特斯拉(Tesla)因虧損纍纍且近年股價漲多而吸引了大量的放空,該股在年初放空的股數已達3,500萬股,佔在外流通股數1億6,689萬股的20%,然而特斯拉的股價卻從去年底的213美元飆漲78%至最近的379美元,放空者在不堪虧損下已陸續回補,截至8月底的空單已降至2,924萬股。

此外,並非所有的實體零售股都被亞馬遜打垮,消費電子零售商百思買(Best Buy)今年股價漲幅達37%,竟然超過亞馬遜的31.6%。沃爾瑪今年的漲幅也有15%,雖比不上亞馬遜,但卻高於標普500指數的11.7%。

市場觀察網站文章則認為,股票市場誇大了電商巨頭亞馬遜的重要性。由於線上銷售僅佔美國一年零售額8,000億美元的10%左右,亞馬遜的崛起仍難撼動沃爾瑪等實體巨擘的地位,而亞馬遜的會員人數估計約8,500萬人,Prime會員約5,000萬人,也與好市多(Costco)的會員8,670萬人和收費會員4,760萬人在伯仲之間。

亞馬遜併購全食超市時,市場也給予誇大的想像空間,但實際上全食超市頂多也只能貢獻亞馬遜年營業額200億美元,遠低於沃爾瑪食物營業額的2,000億美元和第三大零售商克羅格(Kroger)的1,300億美元,也低於喜互惠(Safeway)的600億美元和好市多的500億美元。◇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