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世界防止自殺日,有團體的調查發現,學生對現時教育制度感到巨大壓力,超過九成的受訪者認同要設立標準學時;七成人同意標準學時定為7小時。團體認為結果顯示,政府未有正視學生自殺的源頭問題,促請政府做出改善。

正視青年自殺社工陣線成員、家長聯盟發言人張艷璿、立法會議員邵家臻聯等人士在旺角街頭設立街站,期間他們脫下鞋子,又為自殺的學童默哀,呼籲市民正視學童自殺的問題。社會福利界立法會議員邵家臻解釋,鞋子比喻「沉默的孩子」、氣球比喻學業壓力,他們在默哀後把氣球逐一刺破,希望學童能夠擺脫沉重的學業壓力。

過半數冀減少測驗及功課

正視青年自殺社工陣線黎柏然表示,他們7月開展一項調查,預計於10月完結,至今透過街站及網上問卷訪問了631名中小學生、家長、老師和社工,93.6%受訪者認同要設立標準學時,七成受訪者認為,標準學時應設於7小時或以下。如果設立標準學時7小時,70%人認為學生有更多時間休息及思考,40%認為可以提升親子關係。

調查還顯示,50%以上受訪者認為要訂立措施減少測驗及功課量。黎柏然說:「學生需要的是甚麼,在他們讀書壓力這麼大的時候,他們需要休息,需要減少功課量,這是他們平時學習壓力的來源。」

黎柏然認為,學業壓力是學童輕生的主因之一,但政府的防止自殺委員會過去一年的工作「只聞樓梯響」,所謂的建議措施實際上不能減少學生讀書壓力、教師工時過長等關鍵問題。標準學時給予學校及家長一個指標,讓學童有自己的時間活動或玩樂,避免如現時一樣,離校後仍是無間斷地做功課及溫習,失去童真。他希望政府可考慮成立守則或指引,給各界參考。

家長:放學後應是親子時間

家長聯盟發言人張艷璿則指,所謂的標準學時,家長不認為是新東西,因為2000年教改的時候,政府承諾會在下午讓小朋友完成功課。「大家想一想,一天只有24小時,他留在學校,加上做完功課,7小時已經不少了,跟著還要吃飯、洗澡、睡覺,7小時已經是多了,回到家應該是親子的時間。」

她強調,學童自殺並非單純的教育制度問題,而是社會整體的問題,她以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兒子自殺所引發的風波為例,希望各界不要處處以批判態度看待學童犯錯。

防止學生自殺民間聯席發言人陳智聰要求政府增加即時及經常教育撥款,令學校能在新學年開始前,增加教師培訓或增聘社工。邵家臻表示,會繼續聯同團體去信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商討問題,要求當局承諾舉行關注學童自殺高峰會。◇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