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0日,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畢業典禮在該校露天大體育場舉行。她穿著深藍色的畢業袍,戴著亮麗的夏威夷紫色花環,手捧鮮花,還有媽媽和弟弟從北加州南下,來和她一起慶祝,這對年紀輕輕卻已經經歷了許多的她來說,該是非常滿足了。

然而,縈繞心頭的感傷揮之不去。此時此刻,父親卻遠在中國,無法一起來慶祝這一特殊的時刻,慶祝她成為父母兩個大家庭裏的第一個大學生———而且獲得美國頂尖學府之一的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經濟學學士。這對沒有上過大學、卻自學成才成為律師的父親來說,該是多麼值得為女兒驕傲的一刻。

「當學校詢問畢業生,如何在台上宣讀他們的名字時,我決定用我的英文別名Grace Gao(高),」她說,「高,是爸爸的姓。Grace,表示神的恩典。」小小的一個決定,包含了千言萬語。

她,就是耿格,隨媽媽耿和的姓,很多朋友喜歡叫她的小名「格格」。父親是曾三度獲諾貝爾和平獎提名、被譽為「中國的良心」、但長期遭受中共酷刑迫害、至今仍無真正人身自由的中國人權律師高智晟。

「爸爸因為從小家裏很窮,而沒有機會上大學。他對此一直很遺憾。現在我畢業了,當校長念我名字的時候,我覺得那是我和爸爸同時畢業了,這個學位是我們一起拿到的。」格格說。

她說:「當時感觸特別多。在精神層面上,這是我和爸爸共同拿到的學位。在現實層面上,是我媽媽用她辛勤的汗水幫助我拿到的——因為媽媽英文不好,要做很多重體力的勞動來支撐這個家。還有,對關心我們家,關心我爸爸的很多人來說,也是我對他們的一個交代吧。」

為了孩子走上偷渡路

幾年前,耿和帶著當時5歲的兒子和16歲的女兒格格,逃離北京,歷經艱險偷渡到泰國,後於2009年3月到達美國,開始了自由生活。

耿和曾對媒體說,高智晟被抓後,他們家被警察輪班入住、24小時看管,上廁所不能關門,睡覺不許關燈。不僅她自己進出有警察貼身跟隨,孩子上學、上幼兒園也都有警察還跟著。

警察跟著格格上下學、並坐在課室後面看著、還經常出口污穢。同學都不敢和她說話,老師警告學生:如果誰敢把手機借給格格用,或者同情她,那管他(她)的就不再是學校,而是警察。

後來格格上不了高中,所有的學校都拒收。性格倔強的格格被逼的幾次自殘、甚至試圖自殺。

耿和說:「當時真是絕望透頂,為了孩子,選擇了一個沒有辦法的辦法,逃了出來。真是感謝美國接納了我們,讓孩子能自由的長大,並完成了學業。」

格格說,她們一家所經歷的,包括逃亡路上的艱辛,如果說出來很多人會感到難以相信的。

「女兒畢業了,對每個家庭來說都是一個大事,尤其對我們這個家庭來說,意義更是不一般的。」耿和欣慰地說。

「是高智晟把女兒帶出來了」

耿和說,女兒開始成熟起來,是在過去兩年為出版、推廣高智晟的新書《2017年,起來中國》的過程中。

據耿和早前向媒體透露,高智晟被中共長期關押釋放後被軟禁在他大哥陝西窯洞家裏,每到夜深人靜沒有監視時,他開始寫書。他以超人的毅力,克服9年牢獄給他造成的對身體的傷害、對語言文字的陌生,邊寫邊恢復,驚人地在半年多的時間裏寫下了35萬字的《2017年,起來中國》和另外一本22萬字給兒子的書(暫未出版)。

高智晟每寫成一章,就有人冒著生命危險將書稿帶出來,傳到海外。身為基督徒的高智晟說:「我能夠完成這本書是上天的旨意。」

在《2017年,起來中國》裏,高智晟記述了自己9年來遭受迫害和酷刑的經歷,以及對未來中國的願景。

「爸爸非常非常偉大」

超越他所經歷的魔難,字裏行間展現的是他「精神與肉體屏蔽後內心的強大」:堅強的毅力,打不垮的信念和超然的樂觀,以及他憂國憂民的寬廣胸懷。

格格說,一開始也是非常不理解,為甚麼爸爸要做這樣的選擇?但是在看了爸爸的書和在推廣這本書的過程中,她感到理解爸爸、和爸爸越來越近了:「爸爸太愛中國人,愛到他覺得就是他可以先把他的家人放在一邊。我覺得他非常非常偉大,他是這個時代的中國最清醒的一批人之一,我為他感到自豪。」

耿和說:「我看到女兒的成熟,是從她看她爸爸這本書、推廣這本書。讓我感慨的是,高智晟是個非常負責任的父親,他在這麼遠、這麼苦的情況下,就這一本書,就把女兒帶出來了。這本書影響了孩子,我也希望它影響更多的人。」

「承擔起責任,帶大家往前走」

一邊上學,一邊要投入到為父親的自由發聲的多種活動中,格格說,壓力真的是很大。「但是,我一直在和自己戰鬥,我告訴自己,不能倒下。」

「我們家這條船,爸爸是船長,但是現在爸爸失去了自由,我就要承擔起這個責任,帶著大家往前走,很多事情是不得不去做的。」

「也有精神脆弱的時候,那種掙扎總是存在的,但是就看你如何去戰勝它了,如何站起來,如何成長,這個確實很難,我也沒有總做得很好,但我盡我所能地往好的方向走。」她真誠地說。

成立中國權利援助會

談到畢業後的打算,格格說,會利用一、兩年的時間運作剛成立的「中國權利援助會」,並同時找工作,日後的目標是接著讀碩士。

格格說,一開始,自己做的很多事,都只是為了自己的父親,為了帶著這個家往前走,但是後來,她和媽媽都覺得應該敞開心胸,為更多的人做公益的事情,去幫助更多的人,於是她們決定成立「中國權利援助會」。

耿和說,「在去年推她爸爸的書的過程中,讓孩子走到了世界的舞台,見了更多的人,讓她更能理解她爸爸所做的事業,所以她也發自內心地願意做得更多,不由自主地有了使命感。而在幾年前,我們從來沒有想過這樣的事。」

格格說自己做這個基金會的心願是,以自己現在的人氣優勢,為那些有很多故事想講、卻沒有機會講的人發聲,把他們那些可能永遠都不會被人聽到的故事講出來。

這些故事和爸爸以犧牲自己的自由來堅持的人權事業是一致的,但她會從自己的眼光,從年輕人的角度,用英文來講這些故事。

「在成長的過程中,給自己一個愛別人的機會,是一個非常珍貴的人生體驗,我為自己的家庭說的夠多了,希望現在能有機會為別人發聲,」她說。

耿和說格格的性格像爸爸。格格大學畢業了,在美國自由的空氣下更體會父親在中國的堅守。她開始了新的旅程,雖然和爸爸相距萬里之遙,但父女的心越走越近。◇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