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前腳剛走,紛紛擾擾的中東局勢再添變數。沙特、巴林、埃及、阿聯酋等7國接連發表聲明與卡塔爾斷交,令全球矚目。
5日,巴林、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埃及、也門、利比亞、馬爾代夫分別宣佈與卡塔爾斷交,限令卡塔爾外交官48小時離境,並禁止卡塔爾公民前往這些國家。以沙特為首的阿拉伯聯盟也發表聲明,將卡塔爾排除出該組織。由沙特領導的多國聯軍也宣佈中止卡塔爾參與聯軍行動。
七國與卡塔爾的斷交理由不盡相同。巴林官方通訊社稱,與卡塔爾斷交是因為對方「影響巴林的安全與穩定並摻和其內部事務」。沙特指責卡塔爾在過去多年時間內公開或秘密開展干涉沙特及海合會其它成員國內政的活動,並支持包括穆斯林兄弟會、基地組織和極端組織在內的恐怖主義團體。
阿聯酋指責卡塔爾「支持、資助和擁抱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和宗派主義組織」。埃及政府指責卡塔爾為恐怖組織提供支持,包括穆斯林兄弟會。也門政府指責卡塔爾與胡塞武裝存在合作。
利比亞指責卡塔爾一直向利比亞的穆斯林兄弟會分支和其它伊斯蘭組織提供武器,威脅阿拉伯世界安全。並非阿拉伯國家的馬爾代夫稱堅決反對助長恐怖主義的活動。
一個彈丸之地的小國如何引起這麼多中東國家的集體憤怒?
最富小國
位於波斯灣內西岸的卡塔爾半島上的卡塔爾國土面積僅1.1萬多平方公里,比北京還小,人口也只有220萬,但卻是全球最富裕的國家。
卡塔爾擁有相當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已探明石油儲量為20億噸,居世界第13位,天然氣儲量25.78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3位。
卡塔爾西北、北部和東部都圍在波斯灣之中,與沙特有共同的陸地邊界。自從1971年獨立至90年代初期,卡塔爾的外交政策一直從屬於沙特。但兩國也有領土主權分歧。1992年12月,沙特軍隊甚至還入侵了卡塔爾,奪取了該國的部份土地。
但1995年的一場政變讓兩國關係開始變調。
政變引子
1995年,卡塔爾埃米爾(國家元首)哈利法・本・哈馬德・阿勒薩尼的兒子哈馬德・本・哈利法・阿勒薩尼趁父親在瑞士日內瓦度假時,通過不流血政變奪得國家的控制權。(哈馬德2013年宣佈退位,把王位傳給王儲塔米姆・本・哈邁德・阿勒薩尼)。
被廢黜的哈利法被迫流亡國外,但並不甘心。他的一些追隨者和心腹開始策動一次新的政變,企圖推翻哈馬德,迎請哈利法回國重新執政,其中包括卡塔爾前經貿大臣、哈馬德的堂兄弟本・賈西姆等人。但哈馬德迅速凍結了父親在海外數十億美元的資產,讓他不可能奪回王位。
有消息稱,沙特曾支持過推翻哈馬德的政變,希望重新恢復老埃米爾哈利法的統治,但是被哈馬德挫敗。政變被粉碎後不久,卡塔爾對這宗政變大案進行審理。本・賈西姆等人逃亡國外,直到1999才被押解回國。
由於這層關係,在之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兩國關係都處於低谷。
小國挑戰「老大」地位?
相較於中東「老大哥」沙特、阿聯酋,卡塔爾國土面積雖小,但卻擁有居世界第3的天然氣儲量和居世界第13位的石油儲量,雄厚財力使得卡塔爾似乎一直不甘安居一隅。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曾刊文指出,卡塔爾相信兩件事情,其一,多哈不想讓沙特成為中東遜尼派地區的主要或唯一勢力;第二,卡塔爾想要成為該地區的主要勢力。
哈馬德執政期間進行了一系列變革,包括宣佈「新聞自由」,有限開放報禁;給予婦女選舉權,破天荒允許婦女考汽車駕照、駕駛車輛;他解除了「卡塔爾全境不得飲酒」的規定等,社會政治生活較之前自由。
此外,卡塔爾還通過豐富的油氣資源發展本國經濟,推行「金援外交」,以經濟援助的方式積極參與周邊國家的交流和國際事務,以換取在中東甚至世界上的影響力。
卡塔爾航空斥巨資向西方購買先進飛機,把這個彈丸之地同全球150多個國際城市聯繫起來。
1996年,哈馬德自掏腰包創辦了半島電視台,電視台完全是參照西方媒體的模式來營運,「911事件之後迅速成長為阿拉伯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媒體。但該電視台對統治卡塔爾的非民主體制從未提出絲毫批評。」
2002年卡塔爾同美國簽署協議,正式允許美國使用在卡塔爾的軍事基地。
2011年席捲整個阿拉伯世界的「阿拉伯之春」中,卡塔爾再次憑藉其外交政策活躍在地區事務中,包括成為首個參加推翻卡扎菲政權軍事行動的阿拉伯國家;首個承認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合法性的阿拉伯國家;首個提出讓也門總統薩利赫移交權力的國家⋯⋯
分析認為,卡塔爾的一系列行動對沙特「海灣老大」的地位構成了不小的威脅。
「阿拉伯之春」的幕後推手?
讓卡塔爾和沙特關係進一步惡化的正是席捲中東的「阿拉伯之春」運動。有報道稱,卡塔爾及半島電視台在期間悄無聲息地充當了「大推手」的角色。
當時,突尼西亞、埃及、敘利亞、也門、利比亞等國相繼爆發大規模民眾示威,企圖推翻當權者的統治。期間,卡塔爾則表態支持抗議民眾,官方管控的半島電視台等媒體也積極介入,推動阿拉伯之春的深入擴展。
「阿拉伯之春」的意外爆發導致中東局勢發生重大變化,卡塔爾支持的穆斯林兄弟會趁勢崛起,甚至在埃及掌握政權。
來自穆兄會的穆爾西在埃及上台後,卡塔爾對埃及提供了大量經濟援助,兩國關係進入蜜月。然而好景不長,2013年7月,穆爾西被埃及軍方解除職務。隨後上台的新政府將卡塔爾看作威脅國家安全穩定的外部勢力,並且清洗穆兄會。埃及與卡塔爾的關係迅速惡化。
而沙特和阿聯酋2014年也將「穆斯林兄弟會」定義為恐怖組織。原因是沙特70年代曾接納多位穆斯林兄弟會成員後,這些人卻成為反對沙特領導階層的主要力量,自此之後,沙特便將穆斯林兄弟會視為國家威脅。
有分析稱,卡塔爾支持穆兄會,目的是制衡沙特,從而圓自己海灣地區的大國夢。此外,卡塔爾還資助巴勒斯坦穆斯林兄弟會成員創立的哈馬斯,並為2012年逃亡敘利亞的哈馬斯領袖馬夏艾提供庇護。
2014年3月,沙特和阿聯酋重兵挺進卡塔爾邊界,逼卡塔爾停止支持兄弟會,解散支持兄弟會的智庫「卡塔爾國際安全研究學會」(QIASS),甚至還要半島電視台轉變口徑。
調停也門 叫板沙特
為了平衡沙特的地區影響力,卡塔爾在衝突不斷的也門多次進行調停活動,試圖通過成功的調停擴大自身的國際影響力,更好地與沙特抗衡。
也門則被沙特視為自己的後院,由於擔心卡塔爾在也門會獲得很大的影響力,沙特多次阻擾卡塔爾的外交調停。沙特媒體曾指責卡塔爾的調停行動受伊朗的指使,給伊朗支持的胡塞派叛軍以喘息機會。
但卡塔爾受限於小國劣勢,為了卡塔爾王室的生存,和避免沙特對卡塔爾採取過多的敵對行為,2015年3月26日,也門局勢不斷惡化時,卡塔爾也曾派出10架戰機加入了沙特領導空襲行動。
隨後,卡塔爾同意了沙特和埃及的倡議,即成立一支「應對地區安全挑戰的阿拉伯聯合軍(Unified Arab Force)」,以進一步打擊也門胡塞派武裝,從而保證沙特的國家安全以及遏制伊朗什葉派勢力的擴大。
伊朗——斷交直接原因
儘管有很多新仇舊怨,卡塔爾同沙特的宿敵伊朗走得太近被認為是這次斷交風波的直接原因。
斷交事件的導火線是塔米姆上月底在一場軍方慶典上發表講話時公開對伊朗表示了支持,塔米姆稱伊朗是「不容忽視的伊斯蘭強國」,並且「對伊朗懷有敵意是不智的」。
卡塔爾方面隨即對此否認,堅稱是黑客入侵偽造了講話內容,但多個中東國家對此並不買帳。
而魯哈尼上月再次當選伊朗總統,卡塔爾埃米爾與其通話,表示希望與伊朗建立超越以往的密切合作關係。魯哈尼對此給予積極回應。這些「眉目傳情」無疑令其它中東國家不爽。
美國、沙特等國在利雅得商定,打擊伊斯蘭國恐怖組織是重中之重,此外繼續在政治和經濟上孤立伊朗。據悉,卡塔爾方面對利雅得會談結果感到不滿。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日前刊登的美國前副總統切尼顧問漢納(John Hannah)的文章,也將卡塔爾形容為美國的不可靠夥伴,「兩面人」。
美國國務卿蒂勒森呼籲波斯灣國家保持團結,但認為斷交風波不會影響各國合作對抗恐怖份子的努力。
中東事務因為其宗教因素一直紛紛擾擾,複雜多變。有分析稱,同為海合會成員國的阿曼、科威特沒有與卡塔爾斷交,或為未來關係會轉留下了餘地。
(註:海合會成員國由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宣告成立,成員國包括巴林、科威特、阿曼、卡塔爾、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