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大選進入50日倒計時,然而目前競選形勢仍然撲朔迷離,選民手中的選票到底何去何從?無論哪位候選人未來能入主愛麗舍宮,振興法國經濟都是毋庸置疑的頭等大事。
對此,菲永、馬克隆、馬琳勒龐三位候選人各有計劃,其發展綱領也各有不同。對比了解這三位候選人對未來經濟發展的態度,也許有助於讓廣大選民們做出選擇。
菲永力促就業 改變經濟結構
法國共和黨候選人菲永認為:「最好的社會政治,就是就業」。有了就業,公民才有了保證,其它的社會問題也就會容易解決。在菲永的經濟政策中,首先,將企業協議定為社會經濟活動中的規範,而勞動法僅規定一些最基礎的原則。菲永認為這將「免於冗長的法律條文限制,有利於發展企業經濟活動」,35小時工作制也將被取消,員工和企業主之間自由協商每周工作時間,但最長周工作時間不得超過歐盟規定的48小時。
給予年輕人最適合的職業培訓,完全取消企業在僱傭年輕員工時的培訓開支。
社會對話有利於企業健康發展。然而當前現存的社會對話複雜繁瑣,菲永提出簡化和更新社會對話系統。法國企業系統有一個稱為「企業門檻」(Seuils sociaux)的限制,根據擁有員工數目而定。僱員越多,限制越複雜。很多時候這些限制會成為企業發展的桎梏。
菲永提出將之前針對10名員工限制改為針對擁有50名員工公司的模式,而針對50名員工企業的限制提升到針對100人的員工的模式。這樣大大減輕了企業的壓力和束縛,企業擁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此外,如果社會對話陷入僵局中,將會召開企業全體公投大會,將最終話語權交於全體員工。
在降低企業稅收的前提下,保持財政穩定。將企業稅由33.33%減少至25%,與歐盟鄰國持相同水平。取消巨富稅。重新建立資產稅模型,引導法國人把儲蓄轉向生產性投資。
馬克隆主張優先提高企業競爭性
馬克隆在給出其全部競選計劃前,就先對振興經濟提出了計劃 。他認為:「必須將工業置於法國經濟的核心位置,而工業的核心則是以人為本。
馬克隆的諸多措施與菲永相似,但很大程度上還是兼顧了左翼社會民主主義的精髓。比如,馬克隆提出將現存的競爭與就業稅抵免措施(CICE)轉換成永久性降低企業社會分攤金;主張在五年內將企業稅從當前的33.33%減至25%。
然而馬克隆與菲永的最大區別是,馬克隆將改革法國經濟的信心和希望寄托於法國經濟的主體,如同與奧朗德初執政時一樣。希望地方當局保證減少100億歐元開支的協議下,自主行動。
為優先提高法國企業的競爭力,馬克隆預計增加500億歐元的投資,其中150億歐元用於增強法國員工的競爭性,特別用於對年輕人的職業培訓上。而另外150億歐元用於進行能源生態轉變。這500億歐元的投資戰略,完全建立在利率穩定的基礎上,也就是說穩定的利率有助於減少500億歐元投資過程中的額外費用。
馬琳勒龐用保護主義支持法國工業
國民陣線在振興工業方面依然極右特色鮮明。候選人馬琳勒龐認為「面臨不正當的國際競爭」,必須用保護主義來撐起法國的企業。諸如禁止進口不符合法國製造商規範的商品等。在差價合理的條件下,應該首選法國製造。
在法國經濟部增設專司經濟改革國務秘書,負責工作模式革新等。在這一框架下,區別於投機性投資,在工業和國家戰略層面上,以實業經濟為主導(比如金融類的就不是實業經濟),實施再工業化計劃。
此外,馬琳勒龐提出減少中小型企業的稅收,簡化企業行政複雜度,取消與「門檻」(Seuils)有關的企業限制。通過合併一切現存減負措施,進一步減少企業負擔。將企業稅率減至24%,比菲永和馬克隆的稅收都低。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