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昆士蘭湯斯維爾水族館的一頭雌性豹紋鯊在無性繁殖條件下產卵且成功孵化,震驚科學界。這條鯊魚已與其雄性伴侶分離3年。
雖然科學家在脊椎動物如鯊魚、鰩科魚和爬行動物中也曾觀察到「童女產子」現象,但這是首次發現有過雄性交配史的雌性鯊魚「寡居產子」。脊椎動物將其生殖策略從有性轉向無性只有3次紀錄案例。人工飼養的一條鱝科魚和一條紅尾蟒是唯一觀測到這種不尋常生物轉變現象的其它物種。
豹紋鯊萊奧妮2006~2012年間曾與雄性伴侶一起生活,且數次產卵。水族館後來為縮減其育種數量,將萊奧妮安置在單獨的水箱內,與女兒洛利一起生活。在沒有雄性鯊魚的環境中,洛利和萊奧妮在2年後的2014年都先後產卵。
昆士蘭大學生物學家克里斯汀.達真就萊奧妮的生殖行為發佈報告,稱雌性鯊魚在沒有雄性鯊魚的情況下產卵並不罕見,「就像母雞不管是否受精都能下蛋」。水族館工作人員注意到萊奧妮產的卵中有的包含胚胎,但嘗試孵化沒有成功。
萊奧妮和洛利2015年再次產卵。這次萊奧妮的3個卵和洛利的2個卵成功孵化出幼仔。達真說:「對萊奧妮的產卵孵化有兩種可能的解釋,一個是牠儲存了精子,雌性鯊魚能長時間存儲雄性伴侶的精子;另一個是孤雌生殖,少數鯊魚有過這種現象,但都不曾交配過。」不過對萊奧妮幼仔的遺傳分析顯示,更多基因與母親相同,且遺傳多樣性減少,顯示牠們是無性生殖,而非通過儲存的精子生殖。
專家表示,在野外的雌性動物如果由於某些原因在繁殖季節接觸不到雄性,可通過無性繁殖繁衍一或兩季,直到可以採取傳統的有性繁殖方式。但這種繁殖方法會令動物的遺傳多樣性大幅降低。長期而言,動物需要多樣化來幫助其適應環境。豹紋鯊曾普遍分佈在世界各地的熱帶海域中,近年已成為瀕危物種。
目前需等待萊奧妮的後代達到性成熟,以便進行下一步研究,「豹紋鯊約7歲性成熟,但因遺傳多樣性減少,很容易出問題;我們想知道其後代是否能有性繁殖——以前沒人觀測到孤雌生殖產生的後代能成功地有性繁殖」。◇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