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民眾常用吃壞肚子來描述腸胃炎的症狀,也會認為是食物不潔所導致。其實腸胃炎是指胃、小腸或大腸的發炎,會導致患者嘔吐或腹瀉,而腸胃炎不一定是吃下不潔的食物所導致,也可能是因感染病毒所引起的病毒性腸胃炎。
病毒性腸胃炎的症狀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小兒感染科主治醫生吳宗儒表示,今年入冬之後的病毒性腸胃炎已經流行好幾波,而且症狀分歧,嘔吐是最常見的症狀,其次為腹瀉、腹痛、發燒、全身虛弱及脫水。嚴重嘔吐吐到膽汁都吐出來的比例不少,有些患者打止吐針,或是塞止吐塞劑都無法控制症狀,需要打點滴讓發炎的腸胃適當地休息並治療脫水,才能慢慢再開始喝水進食。
吳宗儒說,大部份病毒性腸胃炎的患者通常可以完全恢復,不會有長期後遺症,不過對於因嘔吐或腹瀉流失體液與電解質而又無法補充的患者,例如:嬰幼兒、年長者、免疫功能不良者與需要長期照護者,體液的流失可能導致脫水與電解質不平衡,進而發生抽搐,甚至死亡,因此需要特別注意。
少量病毒即會致病
病毒性腸胃炎若依照發病的年紀來做區分,其中輪狀病毒、腺病毒、沙波病毒與星狀病毒好發於5歲以下的兒童;輪狀病毒在疫苗接種率不高的地方更是引起嬰兒和5歲以下幼童腹瀉最常見的原因;而諾沃克病毒則是任何年齡層皆可能受到感染。
若以流行的規模而言,由於諾沃克病毒可以感染任何年紀的人,因此流行的規模經常很大,所以有時會聽到爆發腸胃炎群聚感染的消息。諾沃克病毒的爆發流行好發於學校、醫院、軍營、收容所、安養機構等人口密集機構,但也常發生在餐廳、大型遊輪、宿舍、露營區等地方。
吳宗儒補充說,人們常說,要注意衛生、常洗手,避免傳染病上身或傳給別人,但是依照輪狀病毒在歐美先進國家的經驗,即使是公共衛生很進步,民眾的水準也夠高,依然無法減少病毒性腸胃炎的流行,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這些病毒致病的劑量很少,意思是只要很少量的病毒進入口中,就可以導致人體感染發病。
減少病毒傳播的3件事
為了減少病毒性腸胃炎的傳播,吳宗儒提出3件事項,請民眾一定要特別留意。
1.洗手方式要正確
根據研究發現,正確的洗手方式可以減少手中病菌數量達99.99%以上。把握「濕、搓、沖、捧、擦」的洗手流程,以及搓所代表的洗手7字訣「內、外、夾、弓、大、力、腕」,可以大幅減少手中帶菌的數量,不但能保護自己,也不會讓自己成為傳播病毒的媒介。
2.酒精乾洗手效果有限
酒精乾洗手對很多病毒性腸胃炎的病毒並沒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如果單純仰賴酒精乾洗手,無法控制病毒的傳播,有時反而因為以為已經洗過手了,而將病毒不經意地傳播到環境、食物或自己與他人身上。
3.做好環境的適當消毒
稀釋漂白水做環境消毒是傳統的做法,但要有正確的稀釋濃度,以及適時更換新的漂白水溶液與抹布,才能有最好的消毒效果。◇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