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黃帝(四)

奠定中醫

黃帝也是中國傳統醫學的奠基人。據《帝王世紀》等文獻記載:黃帝與大臣岐伯(或另包括鬼叟區、伯高、少師、少俞、雷公)等談論醫學,並記錄下來,整理成書,就是《黃帝內經》。《黃帝內經》建立了中醫的陰陽五行學、脈象學、藏像學、經絡學、病因學、病機學、病症、診法、論治及養生學、運氣學等基礎原理,被稱為中醫始祖。全書包括《素問》、《靈樞》兩部份,各八十一篇,與《神農本草經》《難經》《傷寒雜病論》合為中醫四大經典。

黃帝曰:善養生者養內。《御世仁風》(明萬曆四十八年鳳陽刊本)插圖。(公有領域)
黃帝曰:善養生者養內。《御世仁風》(明萬曆四十八年鳳陽刊本)插圖。(公有領域)

岐伯是上古著名的神醫,是黃帝之臣,《黃帝內經》是道家從天人相應的層面,講述長生之道、養生之術,及醫療理論與方法的經典,多以岐伯與黃帝問答的形式寫成。中醫歷來被稱為「岐黃」或「岐黃之術」,可見《黃帝內經》在中醫中的泰斗地位。

另傳說黃帝與岐伯、雷公等人談論醫學,涉及到脈學、經絡、臟腑、疾病、腧穴、針法等內容,被以回答的方式記錄下來,共八十一問,稱為八十一難,寫成《難經》。

此外,岐伯還受黃帝之命著有《內外術經》十八卷,教制九種針灸方法,現已失傳。

唐代畫家繪製的岐伯畫像。(公有領域)
唐代畫家繪製的岐伯畫像。(公有領域)

黃帝、岐伯等,都是修煉有成的修道之人,中醫是建立在道家基礎之上,源於道家的。早期中醫著作中多為道家修行原理和方法,與養生和修煉密不可分,是道家體系於世間的一部份。黃帝和岐伯等為後世建立醫學,不僅奠定了中國傳統醫學的基礎,也確立了中醫源自於修煉、源於半神文化這一關係。

開創漢服

黃帝還是中國傳統服飾的始祖。《周易》說:「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據說黃帝之前,人們穿的是獸皮及麻葛短衣,作用只是用來遮羞、抵御風寒、保護身體。從黃帝開始,中國人才開始有了正式的衣裳,才將服飾作為一種禮儀與制度,教化天下,成為中華文化的一部份,黃帝作衣裳應為中華漢服文化的起始。

黃帝開啟漢服文化,不能不提起黃帝的正妃——嫘祖。嫘祖是西陵氏的女兒,她是歷史上第一位教人種桑養蠶、製作絲綢的人,從此人類開始穿上絲綢衣裳。絲綢衣裳光艷華柔、飄逸若仙,華夏衣冠上國的歷史從此開始。在數千年時間裏,中國的絲綢製品冠絕全球,為世界各國所追崇、仰慕。這一切源於嫘祖的功勞,後世尊她為蠶神,或先蠶,北周以後歷代都有祭祀嫘祖的先蠶禮,是國家最高祀典之一,由皇后親自主持祭祀。

嫘祖,元王禎《農書》插圖。(公有領域)
嫘祖,元王禎《農書》插圖。(公有領域)

黃帝後裔

黃帝一共有四妃,正妃是嫘祖,次妃依次為方雷氏、彤魚氏、嫫母。據說嫫母長得非常醜陋,但德行高尚,深得黃帝敬重。《史記》記載: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其中十四人建立了自己的姓氏並流傳下來。這十四人共有十二個姓,分別是: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佶、儇、衣。

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等都是黃帝的子孫。另外《山海經》記載,犬戎、北狄等蠻夷民族也都是黃帝的後裔。

發明創造與建立葬禮

據史書記載,我們沿用至今的許多發明,也都是黃帝時期創造出來的。如:釜甑、車、舟、舂杵等。《世本》記載:黃帝時,伯余始作衣裳,胡曹發明了帽子,於則發明了鞋。

另外黃帝還規範了葬禮。據說黃帝之前,人死後便用柴草包裹著,扔到野外,也不埋葬,任憑野獸啃食。黃帝開始建立了葬禮,完善了中華禮儀制度,製造棺槨以埋葬死者,使死者入土為安,明示了人類的尊嚴。

這些看似普通卻影響了人類幾千年的發明,可能有些在黃帝之前就已有了,但黃帝時期,為中華五千年輝煌的文明打下了最全面而系統的基礎,是中華歷史上一個偉大的轉折,使中華民族正式步入人文時代。

得道成仙

黃帝一生修道,以道治國。在涿鹿大戰前夕曾得到過九天玄女的傳授,平定天下後,他又四處尋仙問道,潛心修煉。

黃帝問廣成子治身之要,《御世仁風》(明萬曆四十八年鳳陽刊本)插圖。(公有領域)
黃帝問廣成子治身之要,《御世仁風》(明萬曆四十八年鳳陽刊本)插圖。(公有領域)

《莊子》記載:黃帝登帝位十九年後,聽聞廣成子在崆峒山仙居,便不顧路途遙遠,前往拜見,詢問「至道」。第一次受到廣成子的拒絕,廣成子說:「你治理天下以來,雲氣還沒凝聚好就變成雨掉了下來,葉子還沒待枯黃就落了,還跟我談甚麼至道?」黃帝回宮後,閉門思過三月,再次去拜見廣成子。廣成子見時機成熟,便高興地向黃帝講授了「至道」的精髓,並傳授給他一卷《自然經》。

黃帝向廣成子問道後,又登過王屋山,得取《丹經》,並向玄女、素女詢問修道養生之法,過後又回到縉雲堂修煉,修煉圓滿後乘龍升天,在位共約百年。

《史記》記載:黃帝採來首山的銅,在荊山下鑄鼎。鼎剛剛鑄成,就有一條龍從天而降迎接黃帝登仙。黃帝當即騎上龍身,跟從黃帝修行的後宮及大臣共有七十餘人,也一起爬上了龍身,飛升而去。後面趕到的一些小臣,也想隨黃帝升仙,便匆忙抓住了龍鬚,結果龍鬚斷了,這些小臣都墜落到地上,黃帝隨身帶的弓也掉在地上。百姓仰望著黃帝上天,便抱著黃帝掉下的弓和龍鬚號啕大哭。後來這個地方便稱為鼎湖,黃帝掉下的那張弓稱為烏號。

在陝西省中部,有個黃陵縣,黃陵縣城北有座橋山,橋山頂上有一座高大的陵墓,相傳這就是黃帝的陵墓,稱為黃陵,此縣也因此得名。據說黃帝修煉圓滿,乘龍升天後,百姓極懷念他,思之不得,便將黃帝在凡間穿過的衣冠等埋葬在橋山,建立衣冠塚,以祭拜、懷念,就是今天的黃陵。

參考書目:

1. 《帝王世紀》

2. 《史記》

3. 《山海經》

4. 《古史考》

5. 《世本》

6. 《莊子》

7. 《抱朴子》

8. 《博物誌》

神傳文化之中國歷史研究組◇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