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捷克的富士康工廠。(維基百科)
在捷克的富士康工廠。(維基百科)

圖/網絡圖片

農民出身,一躍成為華人最大科技集團的創始人,郭台銘一直在逆境中勇敢前行。從15名員工到 15萬員工,從年年虧本到年營收 9000 億人民幣,他用決心,打造華人最頂尖的科技集團。

在艱難時刻,他毅然決然帶領鴻海進行品牌模式轉型:收購諾基亞,與馬雲、孫正義一起進軍人工智能、工業物聯網等前沿科技。還花38億美元投資Sharp,並且要在全球建工廠,銷售Sharp家電。

2萬元創業 失敗不放棄

年營業收將近9000億人民幣的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是典型的草根創業家。到他成人,都還沒有屬於自己的房子,而家中最好的傢俬只是一張籐椅。由於家境貧寒,讀書的時候就要不停地出去打工賺錢。

郭台銘走上創業之路是一個偶然,也是必然。一天一個朋友找他幫忙,替一家外商找個塑料零件加工廠。而當時半工半讀,也才讀到船務專科的郭台銘在航運公司實習時,就已經有了開工廠的想法。當時,台灣的航運貿易越來越好,很多同學都去入航運公司上班,但郭台銘逆向思考:沒有工廠哪來的貿易呢?開工廠才能發展出更好的事業。

生意送上門了,此時不做更待何時?郭台銘把母親做標會籌的10萬台幣拿過來,再找幾個朋友合資,在台北註冊了資本為30萬台幣的鴻海塑料企業有限公司。之所以叫塑料企業,純粹是為了從名字上適合接那張單。

他當時真是不夠格開廠的,窮到模具都買不起。為完成定單,郭台銘四處找模具廠幫忙。但千辛萬苦生產搞起來,不到1年光景,生意卻不能持續了。石油危機越來越嚴峻,加工貿易一片蕭條,也不再收到外商的訂單。

做牛做馬一年多,結果是到處欠債,兄弟們全都退股說拜拜。第一次創業就這樣以失敗告終,但是郭台銘不服氣,發誓要把輸掉的都贏回來!借了15萬台幣,他再次踏上創業之路。因為有了些經驗,郭台銘開始按著市場發展轉型,因為當時的電視機生意火爆,他就開始生產黑白電視機的按鈕。終於,公司慢慢步入正軌,開始走向盈利。
剛開始做生意的2年,公司時好時壞,郭台銘的心一刻未放鬆過,破產的危機感時時刻刻敲打著他。郭台銘後來給自己打過比喻:當時的自己就是「寒冬中的孤雁」,咬緊牙堅持,一定要飛出一個春天來。

不投機 做實業

80年代初,台灣的經濟飛速發展,不少開廠的人看到樓價猛漲,都做起了房地產的生意。當時的郭台銘拿著手裏的幾百萬資金也猶豫了起來,畢竟炒樓炒地省心省力、可以賺快錢,對比辛苦開廠真是容易很多。

但糾結兩個星期後,郭台銘決定還是把工廠辦好。他堅信:做長遠的生意,才能贏到最後。談長遠,興辦工業一定要比投機炒作好!

公司想做大,光靠賒和借肯定做不長。當初到處求模具廠的經歷使得郭台銘重視起技術更新、設備引進、與人才培養。趁著充沛的資金,郭台銘立即去日本購買設備,開始建立自己的模具廠。沒想卻到困難重重!

引入新設備、招募新員工,而且郭台銘和合夥人想將模具的開發公式化。但卻遭到老模具師傅的集體抗議。

引入的設備昂貴,使得資金周轉不靈:購買模具花費了大量的資金,工廠的產量也小,使得已經盈利的公司,再度資金周轉不靈。

人才難求:當時的時代,優秀人才擠破頭想進國企、央企,郭台銘的鴻海想招到頂級人才實在太難。

但資金已經投入,模具廠也建立,沒有退路的郭台銘只能咬牙向前衝。沒錢就去借,沒人就親自去談,沒訂單一個個出去求。

甚至,他還把自己的公司從鬧市台北搬到了偏遠的土城,只是因為那裏的監獄是台灣專門關押經濟犯的地方。萬一哪天他出事被關了,員工還可以天天就近彙報公司的情況,客戶可以就近跟他談生意,確保公司繼續營運。讓人心酸……

處處都是困難,甚至家庭生活也受到牽連。當時,郭台銘的兒子剛出生不久,他每天一、兩點才睡,5、6點就要出門。「為了睡好,只好跟太太分房睡。兒子整整哭一個月,最後我忍不住問太太:為甚麼兒子一直哭?太太才跟我說,『你已經三個月沒有拿錢回家了!』」

為了節省錢,那時的郭台銘,連長途電話都要到父母家去打。有次過年,給員工發完年終獎後,他口袋裏只剩下2,000台幣:初一給父母1,000;初二給太太娘家1,000;初三就身無分文,一頭扎進工廠中。「有時真不知這個決定是不是太傻,但每到過年我都告訴自己堅持下去,一天不累積技術,便一天要受制於人!」

抱著「必死決心」,郭台銘在創業的路上越走越順,並且靠著「量大、低價」的競爭策略,迅速佔領市場。並逐漸將業務轉型到電腦連接器上。

為爭取海外客戶 住廉價旅館

1985年,郭台銘開始開拓外國市場,並在美國成立分公司,創立「FOXCONN」,就是富士康。但把品牌在海外打響名堂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在郭台銘心中,客戶一直是第一位:「四流人才、三流管理、二流設備、一流客戶」一直是鴻海的準則。

為了尋求與世界大廠商合作的機會,在美國期間,他白天四處奔走找客戶,晚上則住在12美元一天的汽車旅館。幾天時間,走遍了美國的32個州。

為了拿到康柏公司的訂單,甚至在康柏總部旁投資建了一個成型機廠,只要康柏有新設計,當天就能看到模型,最終獲得了康柏的長期訂單。順利把鴻海推進了台灣製造業的前1,000名。

為大眾謀福利

從最初創立公司的2萬,到現在的年營收9000億,但郭台銘艱苦創業的本色始終不變,一直以小氣聞名商界。他說:我不會把錢花在個人的享樂,錢要用來為大眾謀福利。

幾年來,郭台銘為老家山西蓋橋鋪路、幫助失學兒童,在四川雅安地震時就向政府捐助了5,000萬元人民幣。早在去年,他在大陸的捐獻總額就已超過50億元人民幣。

給創業者的建議

深諳創業艱難的郭台銘,有著自己的創業秘訣,並且樂於分享他所得來的經驗和教訓。在他認為,創業有三大秘訣:不要離本職專業太遠,要掌握核心知識,保持競爭力。創業團隊同構型不要太高,要互補。若同構型太高,創業團隊的意見沒有全面性的思維,既然要團隊作戰,要找互補的團隊成員。不怕錯誤決定,決定要看領導力。創業過程中的關鍵決定,都在於自己,若自己做錯了決定,經驗更是非常可貴。創業過程挫折越多,經驗也越多。有了經驗就懂得判斷,有了判斷就會成功。

而對於很多創業者所探討的「沒有錢」,他也有自己的想法:創業,錢不是問題,在於有無創業精神。而所謂創業精神,核心就是有沒有決心。他說:當年,他創業的時候,沒有任何人出資,像現在新創團隊可以通過報告有機會拿到上千萬元資金,當時根本是不可能的!資金獲取與調度也相當不容易,一個不小心還會被告去坐牢。所以,現在資金多,資金利息低的創業環境對於老一輩創業者來說,已經好很多了。

當時他創業,上完夜班休息,就把電話簿當枕頭,睡幾個小時,一大早就騎電單車去送貨,搶在其他競爭對手之前。他說,到現在為止,他每天都至少工作16個小時。所以,在資源、資金、資訊如此發達,機會遍地都是,人也都聰明的環境下,關鍵就是看你有沒有決心、毅力,是不是不成功就絕不罷休,有「鳳凰浴火」的鬥志。

做任何事,第一,要有責任心。第二,要勇敢面對挫折與困難。第三,要有決心,說到要做到。而面對網上瘋傳的「錢多事少離家近,睡覺睡到自然醒」,他則說:「如果我的孩子面對工作存這種心態,我隔天就打斷他的腿。」

創業時期,可能是郭台銘最困難、最艱苦的日子。但他卻說,是這些艱苦付出才讓他的甜更有滋味和回味。人最重要的就是,要學會在逆境中行走!◇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