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中共國務院召開振興東北經濟會議,李克強講話中公開了東北經濟目前存在的兩大危機:從外部來說,沒人願意投資東北;從內部來看,東北的企業停止發展,消極度寒冬。

東北經濟嚴重依賴國企,在江澤民執政時期,國企膨脹為壟斷企業,成為江派利益集團斂財的國家機器,同時也吸乾了東北經濟。近幾年,在市場經濟大潮衝擊下,腐敗不堪的國企迅速衰落,也令東北三省經濟出現集體「斷崖式」下滑。

東北經濟的兩大危機

10月18日,中共國務院召開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推進會議,部署進一步推動振興東北工作。

陸媒報道表示,東北經濟目前依然面臨多重問題,包括有效投資嚴重不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新舊動能轉換任務艱巨、國企改革力度不足、投資營商環境不良、經濟社會領域風險不斷積聚、地方主體作用發揮不夠等。

李克強在會議上表示,東北是最晚退出計劃經濟體制的地區,國企改革的歷史包袱重,存在客觀困難。東北一些企業家抱怨,現在想在東北搞一個項目,仍需蓋200多個章,沒有幾百天根本辦不成。東北經濟在傳統動能減弱的同時,新動能跟不上,例如,去年的全國網際網路百強企業,東北一家也沒有。

李克強在講話中還點出了東北經濟的兩大危機。他說:「網上有一種說法,叫『投資不過山海關』。東北可千萬不能讓這種說法變成現實啊!」他還說,「過去東北有個民俗叫『貓冬』,現在我們可不能『貓冬』啊!」

山海關位於河北省最東部與遼寧省接壤處,「投資不過山海關」也即不要投資東北。「貓」在東北方言是「躲藏」的意思,「貓冬」意指躲在家裏過冬,泛指躲在家裏不出門,多用來形容一些行業面臨經濟形勢不好或低迷狀態時,企業發展進入「冬天」狀態。

江澤民政企改革遺禍

上世紀90年代,計劃經濟在東歐及前蘇聯崩潰,而中共大量國有企業亦陷入經營困難,「下崗潮」席捲了整個東北。

1997年底,朱鎔基開始推行國企改革,然而到了1999年,朱鎔基的經濟大權被江澤民架空。江親自主導國企改革,但其思路與朱鎔基大相徑庭。

2003年10月,中共國務院出台所謂「振興東北」的綱領性文件,大量的資金投入又使東北經濟暫時復活。此後的國有企業,一路膨脹成為壟斷企業,成為當時的江派利益集團和腐敗分子掠奪百姓的國家機器。

然而,到了2013年,東北經濟再度迅速衰退,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經濟增速位列全國後五位,進入「寒冬」。2016年第一季各省GDP公佈,東北三省敬陪末座,遼寧還出現負增長,排在最後一名。

大陸人文經濟學會特約研究員陳興傑表示:「東北衰落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經濟被國企吸乾了。」

他在題為「東北衰敗宣告了國企城市的破產」的文章中表示,上世紀90年代國企大改革,那曾是東北轉死為生的一次機會。惜乎改革竟未徹底,很多大型國企遺留下來。2003年「振興東北」戰略出爐,大量政府投資救活了東北國企,地方政府重新變得強勢。這時期國企改革的方向也出現錯誤,從90年代的「賣國企、甩包袱」變成了「戰略重組、做大做強」,東北經濟重新回到國企煊赫的時代。

他表示,東北幾十年來形成的國營企業體制和經濟運行模式根深柢固,產品和資源長期地通過行政手段來平價調運,產業結構單一,在市場經濟大潮衝擊下,東北再度出現一系列問題。

文章質問:「東北號稱蘇式經濟的最佳典範,修修補補下去,能有甚麼出路呢?國企一日不死,東北永無翻身之時。」

每經智庫專家蔡慎坤亦撰文說,從國有企業性質來看,是全民所有,國企利潤應該全部上繳,用到每個公民身上,但國企基本上把全民股東甩在了一邊。所謂最賺錢企業,對老百姓來說,除了壟斷形成的漲價風潮以及被掠奪之外,幾乎沒有給百姓任何回報。

時事評論員李林一說:「國企被認為是中共的執政基礎,它在江澤民執政時期發展為壟斷企業,成為中共掠奪老百姓和斂財的國家機器,民憤極大。」◇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