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信用違約互換(CDS)9月23日正式推出。分析認為,違約事件頻發是推出CDS重要原因,銀行通過CDS將風險分散給其它投資者,但市場擔憂這並非真正化解風險。

9月23日,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交易商協會)發佈6份文件,其中包括正式介紹CDS的業務規則。

信用違約交換(Credit Default Swap,CDS)是一種雙邊金融合約。比如,A銀行給一家企業提供貸款,同時B機構(可能是銀行或保險等機構)給這家企業的貸款風險做擔保。也就是說,如果這家企業出現違約,B機構負責賠付相應損失,A銀行要向B機構支付費用。這個合約就是CDS。

CDS的標地包括債券、消費貸款和購屋貸款等,任何有信用違約風險的證券或約定。

CDS引爆08年美次貸危機

市場普遍認為,CDS曾在2008年引爆美國次貸危機,進而引發美國金融危機。次貸危機發生前,美國的銀行和和信貸公司,把按揭以證券的形式賣給其它金融機構分散風險。這些金融機構再把它們包裝成金融產品CDO(抵押債務),賣給世界各地的投資者。這些投資者隨即給這些產品買保險(CDS)。

當時美國的幾大投資銀行大量持有CDS合約,房產泡沫破裂後,投資銀行賠付不起違約金,面臨倒閉,與他們發生交易的機構也面臨巨大虧損。

為甚麼要引入CDS?

財經人士黃生分析,大陸引入CDS的主因在於大規模的債務違約,尤其是發生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對銀行業造成巨大衝擊。所以,引入CDS是為了將銀行的巨大債務違約風險分散出去。

銀行將企業的債務違約風險,通過發行CDS,引進擔保,同時又將高額的擔保費通過CDS交易轉移和分散給廣大的普通機構。原本由銀行承擔的風險,轉移給了其它諸多機構或者社會民眾,由社會來承擔債務的違約風險。

大陸的鋼鐵、煤炭、有色等產能過剩行業頻頻發生違約。比如,成立於2008年的國有企業廣西有色金屬集團近日宣告破產,涉及145億人民幣債務違約,而且是首例銀行間市場債券發行人破產。國有企業東北特殊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東北特鋼),近半年來8次違約,涉及本息共計大約53億元人民幣。今年4月末,國有企業渤海鋼鐵集團曝出1,920億債務危機,105家金融機構深涉其中。

市場擔憂

鳳凰財經9月23日引述分析表示,CDS被認為是2008年金融危機的重要推手,市場擔心中國缺乏相應的市場基礎,對債務持有人的法律保障、配套的清算機制不健全,保險機構和擔保公司的在風控和償付能力不足,風險會大幅增加。

另外,投資者還應警惕擔保機構「空手套白狼」,也就是不違約則獲利,如果發生違約就宣告破產或跑路。

再有,市場擔心地方政府有可能利用CDS,繼續鼓勵產能過剩行業增加產能。大陸媒體綜合報道,目前仍然有地方政府鼓勵當地虧損的國有企業恢復生產,一些本應關停的產能過剩企業仍然在進行生產。

另據中金在線引述分析表示,大陸引入CDS為做空房價提供了機會,銀行可買入CDS來對衝風險,如果房價下跌則從CDS獲利;房價不跌,雖然賠錢,但房價和按揭還可以獲利。◇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