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中國大陸,以保險為名施行電信詐騙的案例呈現上升態勢,詐騙手法多種多樣。在全部各類電話詐騙中,虛假保險佔比達4.5%。

近日,北京市民李女士接到自稱為保險公司打來的電話稱,其有一筆車險理賠款通過了,需要她補充一些資料。李女士對《證券日報》表示,因為北京的搖號政策,她雖然是行駛證上的車主,但車輛是親戚購買及使用的。對方準確地報出了車牌號、出險日期、出險地址和大概的定損價格。

我的資料基本屬實?

李女士告訴對方,車主並非她本人,可對方卻表示只需要她提供一些補充資料即可,在口述核對補充材料後,就要求李女士去網銀上進行操作。李女士稱,「這時候我才意識到可能遇到騙子了,就馬上把電話掛了,對方再打過來也沒敢接。」

之後,李女士聯繫上親戚得知,對方提供的資料基本屬實,但親戚投保的保險公司為一站式服務,並不需要報銷。她稱,「我不知道資料是怎麼流出的,按理說只有第一年在4S店投保時可以改名字,況且從來沒有留過我的電話,都是親戚的電話。感覺現在詐騙資訊都結合上大資料了。」

李女士遭遇的電信詐騙只是冰山一角。9月7日,360互聯網安全中心發佈以8月的安全資料為基礎編製的《詐騙形勢分析報告》顯示,在全部各類電話詐騙中,涉及虛假金融理財的詐騙達到43.2%,其中虛假證券類詐騙佔比為32.9%;虛假貸款詐騙25.6%;虛假貴金屬投資詐騙8.4%;虛假保險詐騙4.5%。

3種涉及保險的詐騙

目前以保險為名施行電信詐騙的主要有3種:第一種是冒充保險公司人員以補充保險理賠資料或以快捷支付保險理賠款為名,誘騙保險消費者按簡訊或電話指引去銀行ATM操作,轉走其賬戶資金,或謊稱保險公司正與外資公司合作,需要在ATM英文介面下進行操作,誘導保險消費者輸入發送的驗證碼(實為轉賬金額),轉走其賬戶資金。

第二種是冒充保險公司人員,謊稱發現有人正利用保險消費者身份資訊在外地辦理了社保卡,購買了違禁藥品,觸犯了法律法規,引發保險消費者的心理焦慮、恐慌,然後假意幫助保險消費者,提供虛假的警方電話要求其申訴,最後再冒充警方誘騙保險消費者將資金轉移至所謂的警方賬戶保存。

第三種是冒充保險公司人員,謊稱保險公司正在舉辦客戶回饋活動,以給保險消費者郵寄禮品為名,誘騙其匯付一定金額的郵費。◇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