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蹦火仔」是台灣北海岸的傳統捕魚技法,當地漁民在夜間點燃磺火捕撈青鱗魚,十分具有特色。但隨著時代與科技的發展,這種捕魚法逐漸凋零,目前新北市已將其登錄為文化資產,希望能將這項傳統傳承下去。

每年5至8月,在新北市的金山、石門近海,可以看到「蹦火仔」漁船在夜間捕魚。船上的漁民利用水和磺石產生乙炔,發出強光與巨大聲響,以吸引具趨光性的青鱗魚躍出海面,再以網具加以捕撈。

具趨光性的青鱗魚見到乙炔發出的強光,紛紛跳出海面。(中央社)
具趨光性的青鱗魚見到乙炔發出的強光,紛紛跳出海面。(中央社)

新北市政府農業局長李玟表示,「蹦火仔」因作業範圍小、作業時間短,是對環境友善的捕魚法,但隨著科技的進步,漁具也轉向機械化,目前全世界僅剩金山磺港漁港保有4艘「蹦火仔」漁船。

新北市政府從2012年起開始推廣「蹦火仔」文化,近年來逐漸吸引民眾關切,有不少民眾前來參訪或拍照,甚至有學生以影像及美術設計記錄「蹦火仔」文化。而市府去年也將「蹦火仔」登錄為文化資產,今年則籌備製作「口述歷史」,期望讓民眾更了解這種傳統文化。

除了白天的試吃漁產等各種活動之外,磺港漁港晚上還有「蹦火仔」作業展演,在當地文史工作者的解說之下,可讓參訪的民眾實地了解這種特有的百年漁法。

市府農業局漁業及漁港事業管理處說,漁村人口老化,「蹦火仔」傳統漁法逐漸凋零,唯有靠大家關心和共同維護,才能將先人的智慧流傳下去。◇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